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王六郎

……

如是半载,忽告许曰:“拜识清扬,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报酹奠耳。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__。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良足悲恻。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遂与畅饮。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妇自出,疑其言不验。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不言别矣。”问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 数日又来告别,许疑其复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恻隐,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来日赴任。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贺曰:“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惮修阻,将复如何?”少年曰:“但往勿虑。”再三叮咛而去。

……

异史氏曰:“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余乡有林下者,家甚贫。有童稚交任肥秩,计投之必相周顾。竭力办装,奔涉千里,殊失所望。泻囊货骑始得归。族弟甚谐,作月令嘲之云:‘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念此可为一笑。

(节选自《聊斋志异·王六郎》)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拜识清扬

(2)悲乃不伦

(3)余乡有林下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又聚首,不言别矣 ②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B.①吾两人之缘未尽耶 ②取诸怀抱

C.①皆仆之暗驱报酹奠耳 ②亦足畅叙幽情

D.①族弟甚谐 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兄于河畔视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

(2) 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

4.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1.(1)形容人的容貌极有风采(2)不适宜(3)乡居不仕的人

2.C 用来  A暂且   况且  B 也许    有的人  D.他的 自己

3.(1)你在河边看,中午,有渡河而溺死的女子便是。

 (2)身处在辉煌腾达之时,仍不忘记贫贱之交,这就是他成为神的原因。

4.人鬼相交,重情重义。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秦王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1.解释加点字。

(1)秦王没 ( )

(2)非于九国之师 ( )

(3)非及向时之士也 ( )

(4)然秦区区之地 ( )

(5)百余年矣( )

(6)天下笑者 ( )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选段中运用了对比论证,说说这对证明作者的论点有何作用。

1.(1)( 已经 )         (2)( 匹敌、相当 )

(3)( 先前 )         (4)( 依靠、凭借 )

(5)( 通“又”)      (6)( 被 )

2.砍下树木作兵器,举起竹竿作旗子,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3.运用对比论证,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作者的结论:仁义不施二攻守之势异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任 将

曾 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久其官而其成 责:要求。

B.作,无复言 趣:通“促”,急,赶快。

C.自古用将之术,不于是 易:轻视。

D.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 向化:接受教化。

1,3,5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小其名崇其势 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计

B.取姚内斌俘虏 师不必贤弟子

C.待以赤心,则其志固 王无异于百姓以为王爱也

D.故边将皆养士足得死力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 )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 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安,以动则胜 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 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

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

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

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

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1.C(易:改变、变化)

2.A(而,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B于,前一句为介词,从;后一句为介词,比。C之,前一句代词,他;后一句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以,前一句为介词,用以,用来;后一句表修饰的连词,相当于“而”)

3.B(②句是说郭进,③句是说边将,⑤句是说李汉超)

4.A(B项不是“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C项“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有误,D项“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有误)

5.(1)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定是犯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陷郭进来谋求自己免遭责罚。

(2)有人把这事告诉太祖,太祖立即下令,李汉超私设交易市场的地方,全部免除赋税

(3)太祖任用将领的方法就是这样,所以供养的将士少但积聚的力量多,使用的方法简略但收取的功效广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昆弟宴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进于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裁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事,列侯莫敢与抗礼。

四年,立栗太子,以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诸窦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梁人高遂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不能争;争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闲处而不朝。是自明主上之过,妻子无类矣。”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景帝曰:“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侯乎?魏其侯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卫绾为丞相。

窦太后崩。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

赞曰:“窦婴以外戚为重,而名显,位卿侯,大业定矣。然婴不知时变,凶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其间,恶能救斯败哉!遇合有命,悲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婴亦其官 薄:嫌弃

B.诸窦宾客辩士说之,莫能 来:前来

C.闲处而不朝 屏:隐居

D.是自明主上之过 扬:宣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昆弟宴饮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梁人高遂说婴曰 今君乃赵走燕

C.太子废不能争 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妻子无类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20080430

20080430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窦太后之所以憎恨窦婴,收回了窦婴的门籍,不让他入朝朝见,起源于窦婴“薄其官”并称病辞官这件事。

B.担任大将军后,窦婴及时向皇上举荐贤才,并且不贪财物,皇上赏赐的千斤之金窦婴都没享用分文,而是让下属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取用。

C.选文表明,窦婴虽然名声显赫,位卿侯,定大业,但终究没能为相,因为他不知时变,轻慢无礼。

D.从窦婴的人生经历来看,其福很大部分是因为他“孝文皇后从兄子”的身份和他自己的贤能;其败则是他自己个性的弱点造成的。.

4.将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

译文:

(2)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译文:

(3)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侯乎?魏其侯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译文:

1.C   解析:C.“来”:使……前来。

2.C   解析:因:凭借/经由    乃:于是/ 却    而:都表转折    则:就/却

3.A  解析:太后憎婴起源于“婴引卮酒进于上曰”这件事。

4.译文:(1)天下正有急难,你难道可以推辞吗?

   (2)窦婴于是向皇上举荐了袁盎、栾布等多位赋闲在家的名将贤士。

   (3)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惜,不任用魏其侯为相吗?魏其侯沾沾自喜,办事常常草率轻浮,很难胜任丞相,担当重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促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燕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下上,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盖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我书其大概焉。”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树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谓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欧阳修《真州东园记》)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 图:打算

B.其中以为清宴之堂 敞:扩大

C.真,天下之也 冲:要冲,交通枢纽

D.足以相 济:帮助,增益

2.下列各项中,全部表现东园胜景的一项是 ( )

(1)清池浸其右

(2)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

(3)水光日影动摇而上下

(4)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5)列植而交阴

(6)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A.(1)(2)(5)B.(1)(3)(5)C.(2)(3)(6)D.(4)(5)(6)

20080424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独出心裁、别具风格的亭园记。作者并未到真州东园实地游览,只是根据

许子春的介绍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而写成。

B.作者笔下的百亩东园,显得景物富丽、气象万千,文中不仅写了园中的亭阁台池、

江水画舫、佳花美术等静物,而且描绘了水光日影、远响清风、鱼鸟浮沉等动景。

C.作者在文中不仅描绘了眼前景物的鲜明可爱,而且描绘了过去景色的荒凉可憎,甚

至园中建筑的位置,也一一作了介绍,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D.文章最后没有赞叹美景的可观,而是对三人轻轻加以赞叹,赞叹其才之贤治之美,

卒章显志。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

译文:

(2)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译文:

1.A   2.B   3.A

20080424

 
4.(1)译文:高台上,我用(建)拂云亭(供人)远眺;清池边,我用(筑)澄虚阁(供人)俯视;河水中,我用(停着)画船(供人)泛舟游览。(采分点:“望、俯、泛”以及介词结构后置)

   (2)译文:至于登上高台,眺望远近的山河美景,嬉戏水中,追逐浮沉的鱼鸟,那些景物的情趣以及登临的乐趣,游览者各自会有不同的收获。(采分点:“若乃、得”以及“江山之远近”、“鱼鸟之沉浮”的定语后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愬以父荫起家,授卫尉少卿。愬有筹略,善骑射。元和十一年,用兵讨蔡州吴元济[注]。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裙,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冠诸军,贼悉以精卒抗光颜。由是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十日夜,阴晦雨雪,以李佑率突将三千为先锋,愬自帅中军而行。贼恃吴房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佑坎墉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元济请罪,乃槛送京师。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三)

[注]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汝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愬揣知其情,乃不部伍 肃:恭敬

B.乃告三军日 绐:欺骗

C.秀琳感恩,于效报 期:希望

D.佑素我军,必轻而来逐 易:轻视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愬“有筹略”的一组是 ( )

①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

②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

③战者,非吾事也

④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

⑤若欲破贼,须得李佑

⑥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廷出兵讨伐叛将蔡州吴元济,两任统帅作战不利。李愬上奏自荐,宰相李逢吉认为李愬有才能,可以任用,就任命他担任随唐邓节度使,参与平叛。

B.李愬谋袭蔡州,对兵士以诚相待,并准备好充足的武器装备,同时,利用叛军新近战败,士气低落,被自己的军威所震慑的有利时机,出兵奇袭,攻克蔡州。

C.李愬采用降将吴秀琳建议,先擒叛军悍将李佑。他在李祜率兵收割麦子时,派兵佯装要放火烧毁麦田,引诱李佑轻率追击,结果预先埋伏的唐军骑兵将其活捉。

D.李祜被俘,李愬以礼相待,委以官职,不加猜忌防范,使李祜感激报效,不仅提供了叛军的虚实,而且作为前锋在雨雪之夜偷袭蔡州,率先登城,占领了城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

译文:

(2)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译文:

(3)愬乘间常召裙,屏人而语,或至夜分。

译文:

1.A(整顿)

2.C(排除①⑤,①是李愬自请平叛,⑤是吴秀琳的建议)

3.B(“士气低落,被自己的军威所震慑的有利时机”有误,叛军并未士气低落,文中“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卑弱之势”是指唐军,且叛军“以愬名位非所畏惮者”)

4.(1)召他来审问他,(丁士良)言辞和精神都不屈服,李愬认为他与众不同,就解开了他的绑缚。

 (2)攻下它(叛贼)就会集合兵力来固守他们的巢穴,不如留下它用来分散他们的兵力。

(3)李愬在空闲时常召见李祐,屏退别人和他交谈,有时直至夜半。

附参考译文:

李愬凭父亲的功德而得到官职出仕,被授官卫尉少卿。李愬善于谋略,精于骑射。元和十一年,朝廷出兵讨伐蔡州吴元济。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朝廷又命袁滋为统帅,袁滋作战也没有成效。李愬向皇帝上奏章自荐,希望能到军中效力。宰相李逢吉亦认为李愬有才能可以任用,于是就任命他担任随、唐、邓节度使。唐军兵士在遭受挫败之后,士气不振,李愬料想到了这样的情况,就不去整顿军队。有人认为他不当不整顿军队,愬曰:“叛贼正安于袁尚书指挥作战的宽缓,我不想使他们改得加强防备。”于是就欺骗三军说:“皇上知道我软弱,能承受战败之耻,所以让我来抚慰你们。作战,不是我的事情。”兵士们都相信了并因此都很高兴。对于受伤的士兵,李愬亲自安抚他们。叛贼以为曾经打败过将军袁滋,又因为李愬的名望不是他们所畏惧的,所以并不怎么加强防备。李愬沉着勇敢,长于谋划,能以诚心对待兵士,所以能够发挥兵士们的低下败落的士气,出乎叛贼的意料。过了半年,李愬觉得军队可以承担作战任务了,武器装备也准备充足了,于是就计划奇袭蔡州。李愬先前俘获了叛贼的将军丁士良,召他来审问他,丁士良言辞和精神都不屈服,李愬认为他与众不同,就解开了他的绑缚。丁士良为之感动,就说:“叛贼的将军吴秀琳统领几千军兵,难以迅速击败他。我能够使吴秀琳投降。”李愬听从了他的意见,十二月,吴秀琳率领三千军兵来降。李愬就派吴秀琳的军队进攻吴房县,占领了它的外城,得胜而收兵。有人劝李愬乘势进军攻下吴房县,李愬说:“攻下它叛贼就会集合兵力来固守他们的巢穴,不如留下它用来分散他们的兵力。”

当初,吴秀琳投降时,李愬单人独骑至他的营寨前与他谈话,并亲自解开他的绑缚,让他暂任秀衙将。吴秀琳感激他的恩遇,希望能立功来报效。他对李愬说:“如果想要击败叛贼,必须得到李祐,我是无能为力的。”李祐是叛贼的骑兵将军,有胆识才略,守卫兴桥栅,常常侮辱蔑视官军,往来无法防备。李愬召来他部下的将军史用诚告诫他曰:“现在李祐率领他的军队获在张柴收割麦子,你可以率领三百骑兵埋伏麦田旁的树林中,再派士兵让他在麦田前摇动军旗,显示将要焚烧麦田。李祐向来轻视我军,一定会轻率地前来追击,你率领轻装的骑兵突袭他,一定会俘获李祐。”史用诚等按照他的预料,果然擒获了李祐而回。李愬亲自解除李祐的绑缚,并以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让他暂任散兵马使,允许他佩刀巡视警戒,可以自由出入中军帐中,对他一点也没有猜忌防范。李愬有空闲时常召见李祐,摒退别人和他交谈,有时直至夜半。李愬更清楚地了解叛贼的虚实情况。

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武为唐军各部之首,叛贼用全部精兵抵御李光颜。因此李愬乘着叛贼对自己没有防备,十月,准备奇袭蔡州。十日夜晚,夜色阴暗,下着雨雪,李愬让李祐率领突击将士三千人作为先锋,李愬亲自率领中军出征。叛贼依仗着吴房县的坚固,安逸自在,没有一个人发觉。李祐在城墙上挖洞率先登城,勇敢精锐的将士们跟从着他,全部杀死了守城门的士兵,登上了城门。吴元济投降了,李愬就用囚车把他押送往京城。

文言文阅读

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黎且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必轻绝于鲁。”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

1.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景 公 曰 善 乃 令 黎 且 以 女乐 二 八 遗 哀 公 哀 公 乐 之 果 怠 于 政 仲 尼 谏 不 听 去 而 之 楚

2.(1)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 家的代表人物。

(2)齐景公忧患的原因是什么?黎且是怎样解决这一忧患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1.善 / 乃令梨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 / 哀公乐之 / 果怠于政 / 仲尼谏 / 不听 / 去而之楚

2.(1)法家。(2)原因是孔子在鲁国当政,把鲁国治理得十分太平,对齐国构成了威胁。齐国可以用美女__鲁哀公,让鲁哀公沉溺于享乐中;孔子针对鲁哀公的荒政肯定会劝谏,劝谏会引起鲁哀公的反感,必然导致孔子的被驱逐。(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斤。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斤。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求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拒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君弟:您只管

B.乃斫大树而书之曰 白:告诉

C.齐威王欲孙膑 将:率领

D.士卒者过半矣 亡:死亡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②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膑原在魏国,因受__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

B. 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结果一负、一平、一胜,赢了齐王千金。

C. 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而取得的。

D. 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最后,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斤。

(2)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1.A(B白:露出白色木质部分;C将:使孙膑为将;D亡:逃亡)

2.D(①侧重表现孙膑的智慧;③与孙膑无关;⑤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

3.B(一负二胜)

4.(1)(双方)三轮赛马已经完毕,田忌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斤。

(2)兵法上说:(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是上将也难免受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先期到达。

参考译文

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齐使认为孙膑是一位奇才,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将田忌认为孙膑有才就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匹与对手的马匹相差不远,这些马匹分上、中、下三等。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于是)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斤的赛马赌注。等到临近比赛,孙膑说:“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与他们的中等马匹比,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双方赛马完毕,田忌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斤。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遭受重刑的人难当重任。”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蓬盖的车中,为齐军出谋划策。田忌要率领齐军直奔赵国,孙膑说:“理乱丝只能用手徐徐解开,不可紧握拳头使劲;排解斗殴也只能好好的劝解,不可插手帮打。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他的交通要道,冲击他的真正空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同时削弱魏国的力量。”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桂陵打了一仗,结果田忌大败魏军。

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就韩,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国军队一贯骄横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魏兵以为齐兵胆怯,齐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兵法上说:(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受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先期到达。让齐军进入魏地后筑供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供五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供三万人吃饭用的灶。”庞涓率军连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骑兵昼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晚上将到达马陵。马陵一带道路狭窄,道旁有许多障碍,可埋伏军队。于是(派人)砍去一棵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木质部分,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让善于射箭的一万齐兵弓弩手夹道埋伏,约定说:“晚上见到举火的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到夜晚到达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未等读完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逃散。庞涓自知败势不可挽回,就自杀了。齐军于是彻底打败了庞涓的军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选自《元史·列传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曹白事,有难决者 同辈

B.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洪亮、激昂

C.麾诸军毕济 指挥

D.潜刻期而去 约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C.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D.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 乃入见。问:“何以战?”

3.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

① 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 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 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 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⑤ 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 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宣布,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5.翻译和断句。 ( )

(1)翻译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

②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2)用“/”给下面语段的画线部分断句。

天下之事不可以力胜力不可胜则莫若从众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而从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从众也众多之口非果众也,特闻于吾耳而接于吾前,未有非其私说者也。(选自苏轼《思治论》)

1.A   曹:部门,官署。诸曹:各部门、各官署。

2.D   A.副词,表希望、劝勉语气;代词,他们   B.副词,将要;副词,况且、再说  C.介词,把;连词,来  D.副词,表先后,于是、就

3.C  ①是由于伯颜的外貌和语言很特别而获得世祖的欣赏  ④写伯颜的勇武

4.D  A.英勇善战、深略善断是伯颜受到世祖欣赏并重用之后显示出来的才能。B.伯颜不是身先士卒,而是果断地指挥军队。C.“因为伯颜清廉才下令众将不得入城”,文中无此因果内容。

5.(1)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

(2)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想杀掉他。

断句

天下之事//不可以力胜/力不可胜/则莫若从众/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而从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从众也/众多之口非果众也,特闻于吾耳而接于吾前,未有非其私说者也。(选自苏轼 《思治论》)

附:文言文翻译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落的人,在西域长大。至元初,旭烈兀派他进宫禀报公务,世祖看到他长得魁梧,听到他说话声音洪亮、激昂,就对他说:你虽然不是诸侯王臣,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后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提出的谋略常常比那些朝官高明,世祖更加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下令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妻子,并说:你做伯颜的妻子,是不会辱没(愧对)你的家族的。至元二年七月,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各部门的官员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一二句话就决断了。大家都很佩服地说:真正的了不起的宰相啊。

甲戌,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就分兵三路一齐继续南下进兵。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率领军队从中路沿着汉江直奔郢州。万户武秀做先锋,__遇到了一个湖泊,正好下大雨涨水,没有船,不能从湖中过去。伯颜说:我们将要横渡大江南下,竟然会怕这个小小的湖泊吗。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__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癸巳,__驻扎在盐山,距离郢州城二十里。郢州在汉水的北面,是用石头筑构的城,宋人又在汉水中横拉铁绳,抵挡战舰过江,还在水中密密地插了很多桩木。伯颜打算率__从藤湖乘船过汉江。诸将请求说:郢州是我军南下进兵的咽喉要地,如果不攻取,担心会成为我们的后患。伯颜说:行军打仗时,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不紧急的,我是很清楚的。一味的攻取城池,是下策啊。大军一旦出动,难道目标仅仅是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吗。于是就舍弃攻打郢州,顺流而下。伯颜亲自负责殿后,随从将士不超过百人。十月戊午,__在大泽中行进,郢州将领赵文义、范兴率领二千骑兵来偷袭,伯颜还来不及穿上铠甲,急忙率领__迎头攻击他们。亲手杀死了文义,捉拿到范兴后也杀了。

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要求清点查看仓库和军队名册,派遣官员镇守并安抚百姓,伯颜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并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军令者按照军法论处。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过来询问渡江的时间,伯颜没有回答。第二天又来,伯颜又没有回答,于是阿术亲自前来,伯颜说:渡江南下这是重大的军机,皇上把它交给我们两个人,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吗。于是暗中约定时间才离开。乙未,军队驻扎在菜店。丁酉,他前往汉口观察敌人的防务情况。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等,用万艘战舰,分别据守要害之处,伯颜的军队不能越过敌军的防务而前进。于是就指挥军队围攻汉阳的宋军,并扬言说要由汉阳渡江南下,夏贵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调遣军队支援汉阳。伯颜于是乘汉口防守空虚而发兵进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人奉命出使宋朝,向伯颜请求派兵自卫。伯颜说:出使的人靠

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希贤坚决请求,最后答应给他派兵护卫。世祖驾崩,伯颜掌管百官,听命于朝廷,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所以想杀掉他。伯颜说:什么时候没有盗贼呢?现在根据谁的命令来杀掉他们?大家都佩服他有见识。

    伯颜有很深的谋略善于决断,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宋朝,就好像是率领一个人一样,众将领对待他像对待神明一样。伐宋事情完成后回朝,他的行装仅仅是一些衣服被子而已,也从来不夸口言说自己的功劳。死于大德八年,追封为淮安王,谥号忠武。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①遭闵凶 兴夜寐 ②亲抚养 反自问③终兄弟 寡廉耻 ④不赴命 不达意⑤其然也 手拈来 ⑥不蒙其泽 勤克俭⑦吾兄之名之下其实难副 ⑧善万类 以铜为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⑥⑦⑧ D:④⑤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