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居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回答: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评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回答中国__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理论依据。
(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2分)
班固对《离骚》题义的解释是( )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离骚者,楚古乐曲名也 C:离,犹遭也;骚,忧也 D:离,别也;骚,愁也
下列各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死生亦大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客有吹洞箫者 C:又申之以揽茝 当其欣于所遇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大王来何操
选出下面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 恨,痛心 明 B:离骚者,犹离忧也 同“罹”,遭遇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出现 D: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大概
下列句子中通假宇最多的一项是 ( )
A:其称文小面其指极大/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B:黉起,施从良人之所之/“离骚”者,犹离忧也/盖亦反其本矣 C:辞决而行/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亡走赵,赵不皮 D:秦王恐其破璧,召有司案图/直上载公子上坐/刑于寡妻
下列各组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予一以贯之。 B:夫子盖少贬焉? C:离骚者,犹离忧也。 D:几然而长。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宣王问道:“贤人也有这种快乐吗?”孟子答道:“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要非议他们的君主了。得不到就非议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一同享受快乐,也是不对的。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是因天下而乐,忧是因天下而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解析:
孟子主张君主要与民同乐,于民同忧,这样才会称王天下。
为下文划线的句子断句。(5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