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2)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3)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1)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心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
(3)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自下而上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
(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2)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3)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1~3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佣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扌迷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于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茸墙屋,居民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居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淮,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谐。所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土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谦。”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 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an):担运。③糗(qiu):干粮。④近畿(ji):京城附近地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荒话的证据。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C 4 (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心性,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1-4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墁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觽,横行匈奴中。”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③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注]
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霸见义勇为。②嫩(mù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僕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节“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力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卧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飞鸣,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子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摇动引历史故事,认为铁证如山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握手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肉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
1.A 2.D 3.B
4 (1)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了。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目。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千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子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尚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全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车多相客,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胜,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简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颜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醉,执全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迫,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闯,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逊。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升?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 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 等五营击之。”恂奉垒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延,所得秋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副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师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 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悔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恂乃戮之于市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恂遣谷崇以状闻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卿今为吾行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全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文: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译文:
(3)今欲降之而反袭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文:
1.A 2.B 3.D 4.C
5.(1)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襄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襄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襄在此。”及读《诗》至“襄襄父母,生我够劳”,未尝不三复流滋,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则麦,亵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靠襄求属今。襄曰:“御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已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已,整衣出迎之。襄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襄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妇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襄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襄,襄曰:“吾民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襄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及游学,乡邑金“以为邴原”复出。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襄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襄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襄:音póu。②金:皆。③原:学者。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肋之者,不听 听:听任
B.靠襄求属令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已 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 慕:依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提琴干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病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则京邑之人也
无以,则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某所,而母立于兹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衰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襄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襄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襄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仕。
B.王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襄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云世。
D.王襄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5.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襄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妇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1.B 2.A 3.D 4.C
5.乡人管彦少有才有而未知名/襄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断句共4处。
6.(1)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译出大意给分,“遗”译为“礼物”一类的意思给分。
(2)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译出大意给分,“荫”译为“庇护”一类的意思给分。
(3)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译出大意给分,“责”译作“责求”一类的意思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②瘳(chōu):病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举手指之而言
A. 吏人莫不怀之
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B.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
C.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并收庸为市官马
D.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慑作用”的一组是
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A.侠闻之,许其自首。
宁以妻子易图也?
B.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忽闻五鼓,便即惊起。
C.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所苦因此而瘳。
D.。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明,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
B B C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__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D.人灾,__者千余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
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
B.径将我入青云间---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
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
D.遂得商估往还---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B.②④⑤C.③④D.①②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D D A B C D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洺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洺血:含血喷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
4.①其罪当与童贯等②帝殊有难色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5.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若属何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__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B C B D C D A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札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大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DL,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情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B B C B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