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这为楚相,尽忠为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除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 ,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淡: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辞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A      B     

翻译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2)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久立与其客语。

B.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烧尽北船,延岸上营落。

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C    A     A     B     A     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__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 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数量: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 ④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D     D     A     C     B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 齿 齿 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文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1-4题

太公公曰:“余登其山,其上盖有许由家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对贤人,如吴大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新阔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 务,不念谢愿,怨是用不着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慈伯夷之竟, 诗可异,其传曰:

伯夷, 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莽,意“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 , 谓仁乎?“左右被兵之。”太公曰:“此父人也”“扶而去之一我王已平般及。天下宗周,而伯夷 社齐耻之,又不食周 ,隐于 阳山,太公曰:采薇而餐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来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为没兮,我安送归矣?于嗟 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阳山, 由死现之,熟耶非耶!

或曰:“天道无杂,常与善人”若伯夷, ,可谓善人者 积仁 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于之后, 尼 荐 为好学。然回也篓空,糟糕不厌,而卒等走,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日茶不, 人之肉, 党数千人 行天下,竟以寿终。是 何德哉?此其尤大影明校著者也。若至近世,操作不轨,专数也, 所谓夫遂,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各从其志也、致曰“雾啧如何茧执 之士,吾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震,然后知松柏之后 ”、举世 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

〈注〉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2希:稀少。3。术主:死人的牌位。4。 :于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D.余甚或焉 或:通“感”

2.下列各给名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思国之安者,才积其德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字之徙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臣死且不避,成洒安足辞 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你欲立叔齐,及你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晶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人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股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A.1 2 3 B.1 4 5 C.2 5 6 D.3 4 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宝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B      A      C     A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徽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诸侯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淮阴先合,不利,却 合:交锋

B.大王起徽细,诛暴逆,平定四海 诛:诛杀

C.陛下慢而侮人 侮:侮辱

D.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所以:原因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所以失天下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臣等以死守之 臣经供养无主

C.项羽仁而爱人 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

D.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下列各组,能够表明高祖善于谋略,富有心计的一组是

①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②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③陛下慢而侮人

④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⑤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

A.、②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组是

A.文中高祖刘邦高度评价了张良、萧何、韩信在南征北战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突出了他们不凡的才能;同时也炫耀了自己的英明。

B.汉王再三扒让不登皇位,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想落个篡位之嫌,表明了刘邦的宽广胸襟和远识。

C.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就是他固执多疑,不会使用人才。

D.汉王利用职权他的智谋,充分发挥手下将领的作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5、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B;2、D;3、C;4、B

5、

(1)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

(2)在帷帐之中出谋划策,从而决定千里之外的胜负,我比不上张子房。

(3)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间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藉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称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珙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壁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宗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壁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宋史•杨掞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 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 稽数:核实数目。
C.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 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 沉细:沉稳细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 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B.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 尝用其策,称为“小子房”
C.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以战功升三官 但恐终以勇败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杨掞力求上进的一组是( )
①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②事亟矣,掞请行。 ③夜以青布藉地,乘生马以跃。

④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⑤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
A.①②④B.③④C.③⑤D.①②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掞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孟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杀他,杨掞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赦免了他。

C.杨掞曾说服孟珙不杀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孟珙

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掞拜见,杨掞很受触动,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掞受向士壁征召入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亟矣,掞请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C;2、D;3、C;4、C;

5、

(1)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

(2)于是他谢绝了宾客,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

(3)但是现在正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n仍):磨擦。②鹢(yì0: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B     B     D   A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3)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