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②武安君南挫强楚 ③齐军既已过而西矣Y.④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 ⑤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⑥左右欲刃相如⑦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 ⑧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A:①⑦⑧/ ②⑤/ ③⑥ /④ B:①⑦/ ②③ /④⑤ /⑥⑧ C:① /②③⑤/ ④⑥/ ⑦⑧ D:①⑧ /②⑤ /③④⑥/ ⑦
对下面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小人哉程婴 ②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③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④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⑤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⑥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⑦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⑧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⑨梁客新垣衍安在 ⑩此五霸之伐也
A:①⑤⑨/ ②⑩/ ③④⑦ /⑤⑧ /⑥ B:①④⑤/ ② /③④⑥/ ⑦⑧/ ⑨ /⑩ C:①⑤/ ②/ ③⑦/ ④ /⑥⑧ /⑨ /⑩ D:①⑩ /②/ ③⑦ /④⑧ /⑤⑥⑨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2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选自《陈情表》)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 衅:罪过
B.慈父见背 背:背离、抛弃
C.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终:也
D.而刘夙婴疾病 婴:婴儿
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翻译】: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翻译】:
1、D
2、
(1)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4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日:“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注]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 闻 古 之 圣 王 不 以 禽 兽 害 人 今 陛 下 方 隆 唐 尧 之 化而 以 猎 戏 多 杀群 吏 愚 臣 以 为 不 可 敢 以 死 请 ”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选自《三国志》)
[注]槎桎(chá zhì):拦截野兽的围栏。
1.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以学行闻 学行:学问品行。
B.辟公府,皆不就 辟:躲避。
C.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足:值得。
D.德流沙漠 沙漠:指西域。
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都传颂他的威名。
B.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后被别人阻止。
D.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因而,他的谥号为刚侯。
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翻译】:
(2)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
【翻译】:
4.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臣 闻 古 之 圣 王不 以 禽 兽 害 人 今 陛 下 方 隆 唐 尧 之 化 而 以 猎 戏 多 杀 群 吏 愚 臣 以 为 不 可 敢 以 死 请
1、B
2、C
3、
(1)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
(2)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
4、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a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B.孝文帝说之 是说也,人常疑之。
C.贾生尽为之对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上因感鬼神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为赋以吊屈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1、C(都是介词“替”。A连缀,写;致意,引申为“劝酒”。B通“悦”,喜欢;说法。D因为;依照,凭借)
2、A(排除⑤⑥)
3、B(“奉命制定”错误,根据原文,他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 循:顺从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 害:害怕
C.部赵师以收河间 部:部分
D.齐王伐功矜能 矜: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与乐毅谋伐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若因而乘之 因利乘便
D.而又欲劫之以兵 而母立于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
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的部下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
D.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译文:
(2)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译文:
(3)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译文:
5 给下列文段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1、D 2、C 3、B
4.(1)燕王便派乐毅约定赵国,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别使”,“啖”,“以伐齐之利”)
(2)燕王亲自到济水上游去慰劳军队,颁行奖赏,犒劳将士;燕王封乐毅为昌国君,就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还没有攻下的城市。(“徇”,定语后置)
(3)所以治理国家的君主(如果)提倡礼义,就可以称王,树立信誉就可以称霸,玩弄权术则(必然)灭亡。(“用国者”,补充“如果”)
5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至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书中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汉书·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②奸:同“干”。③太子庶子:官职。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⑤中二千石:官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案行士卒庐室 案行:巡视,察看
B.多所称举贬黜 称举:提拔,举荐
C.皆恐惧莫敢犯禁 犯禁:私闯禁地
D.然深刻喜陷害人 深刻:严峻苛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报宽饶厚德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①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①而为凡庸所越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①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 ②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盖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的一组是
①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②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③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④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
⑤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⑥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因此受到宣帝嘉奖,被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落得个引刀自刭的结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D 3、B 4、C
5、
(1)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降职为卫司马。
(2)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认为他的这些做法不正确)。
(3)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移树说
[明]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子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其坎之棱[注],絙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选自《李东阳集》)
[注]陊其坎之棱:挖掉树坑的周边,(使坑扩大)。陊(duò):使落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试,许之 许:答应
B.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 规:环绕
C.而行之也有序尔 行:实践,做
D.使皆得其道而治之 道:道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盖其治之也有道 B. 翼以十夫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
C. 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 D. 予因叹夫世之……变化气习者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移树“有序”的一组是
①乃移其三之—
②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
③坎及四周,及底而止
④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
⑤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⑥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说移树的成活率很高,而且长得“郁然”,是因为根不离土,元气充足,没有受伤。
B.写百年古树“起坑”经过“三起三卧”,主要是为了突出移树的艰辛。
C.首次移植成功后,又移植其余的树,种在墓的左右两边,一直到墓门。
D.作者借“移树”作类比,是要告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应该“得其道而治之”。
1、D 2、D 3、C 4、B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两题
苗刘之乱,张魏公在秀州,议举勤王之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于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则取吾首去可也。”曰:“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害公?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公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问其姓名,俯而不答。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时方月明,去如飞。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1)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是,则取吾首去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问其姓名,俯而不答。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于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
(2)
①要是这样,就把我的脑袋拿去吧!
②(我)只怕您防卫不严,还有陆续派来的人,所以来通知您一声。
③(张魏公)问他的姓名,(刺客,或“他”)低着头不出声,撩衣一跃上房,瓦片没一点响动。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发贼也。君不乡道,不忘于仁,而求富之,是富粲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忘于仁,而求之强战,是畏粲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粲:夏粲,暴君。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②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1)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2)翻译
① 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 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迫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