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A:18:30-19:30 B:19:30-20:30 C:20:30-21:30 D:21:30-22:30

按照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地球一小时”的倡议,2010年3月27日的20:3021:30,不少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熄灯一小时,用行动来表明各自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你认为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D:开发新能源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6月21日晚8:30—9:30,亚洲多个城市的地域标志性建筑将熄灯一小时。围绕这项倡议,我们班将组织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1)语文科代表问我:

(2)我回答:

我们怎么来支持这项环保活动?

我建议同学们在特定时间停止用电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A:有利于节约能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表明世界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C: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事,与个人无关 D: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大家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3月27日20时30分,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相继拉开了序幕。“地球一小时”活动①呼吁和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习惯②说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③体现了大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④开展的时间太短,没有什么效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09年12月24日,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__孙家正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表明了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立场。这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落幕后,中国国内召开的一次专门研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会议。

(1)我国为什么要应对气候变化?

(2)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3)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贡献?

(1)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环境恶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③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⑤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科技创新;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等。

(3)①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③勇于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地球一小时”起初只是一项号召悉尼居民关灯的活动,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一。“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今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了这个美丽的“__时刻”。

然而,伴随“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展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不断。有人认为,熄灯一小时是一场“秀”,实际意义不大。

那么对于这个活动,你有何看法呢?请谈谈你的想法,80字左右。

示例参考: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3分,语言表达2分。

(1)我不赞同这样的活动。这不仅不能节约用电,反而会因为熄灯一小时后的集中开启造成新的用电高峰,增加电网负荷,所以是形式的意义多于实质的意义。此时此刻,我们更迫切需要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培养公民的环保习惯。与其追求形式上的一小时,不如明天采取更有实质意义的行动。

(2)节能我第一,环保我先行。我支持这样的活动,它能提高同学们的节能意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环保势在必行。熄灭灯光,点亮希望,这是对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支持,可以让人们切实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唤起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具体可行的办法推动地球环境改变的愿望。

(3)我赞同这样的活动。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不能仅是一个熄灯仪式,更应把节能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倡导低碳行为,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活动,让保护环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节管理来培养我们的好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让我们生活更快乐与美好!


解析: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加入到这一活动中。以下我国的方针政策中与“地球一小时”所倡导的理念一致的是( ) ①统筹国内与国际发展 ②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⑤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2009年6月14日,中国科技部,中国发改委等14个部委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国际技术转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明确提出,要将气候变化的相关科技合作纳入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提升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国家制定政策,采取行动必须立足我国气候方面的国情,做到从实际出发。

(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全球气候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3)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尽管气候变化十分复杂,但是人们还是取得了很多认识成果;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必须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

2011年11月22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因为 ①我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气候政策对应对气候行动具有促进作用 ③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识可以引导人们趋利避害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