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书》目录序

曾巩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馀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观察等之为此书,历三世,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然及其既成,与宋、魏、梁、齐等书,世亦传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嘉佑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其疑者亦不敢损益,特各书疏于篇末。其书旧无目,列传名氏多阙谬,因别为目录一篇,使览者得详焉。

夫陈之为陈,盖偷为一切之计,非有先王经纪礼义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爱人,则其始之所以兴;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于有所因造,以为号令威刑职官州郡之制,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皆学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而况于坏乱之中,苍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绝于其间。若此人者,可谓笃于善焉。盖古人之所思见而不可得,《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见于天下哉!则陈之史,其可废乎?

盖此书成之既难,其后又久不显。及宋兴已百年,古文遗事,靡不毕讲,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学者,其传之之难又如此,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史事放逸,乃诏撰 次序、顺序

B.可示后世 文章

C.兴亡之,莫非自己致者 事物之一头或一方面

D.虽其事已,然亦各施于一时 时间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观察等为此书 师道不传也久矣

B.而其书亦罕传 不赂者赂者丧

C.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 吾妻之美我

D.则陈之史,可废乎?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书》撰写过程异常艰难,历经几十年时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得以完成。

B.曾巩等校正者态度严谨,收集多方资料进行比照,对原文存疑之处也会加上注疏。

C.曾巩认为,《陈书》中记录的历史可以帮助求学者了解朝代兴亡的缘由,考证当时的制度,也可以使当时君子的事迹流传后世。

D.曾巩认为,《陈书》一直到宋朝才开始广泛流传,并非是内容不佳,而是因为时运不济。

4.把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

(2)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34:32 免费下载:《2010届重庆八中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书》目录序

曾巩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馀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观察等之为此书,历三世,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然及其既成,与宋、魏、梁、齐等书,世亦传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嘉佑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其疑者亦不敢损益,特各书疏于篇末。其书旧无目,列传名氏多阙谬,因别为目录一篇,使览者得详焉。

夫陈之为陈,盖偷为一切之计,非有先王经纪礼义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爱人,则其始之所以兴;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于有所因造,以为号令威刑职官州郡之制,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皆学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而况于坏乱之中,苍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绝于其间。若此人者,可谓笃于善焉。盖古人之所思见而不可得,《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见于天下哉!则陈之史,其可废乎?

盖此书成之既难,其后又久不显。及宋兴已百年,古文遗事,靡不毕讲,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学者,其传之之难又如此,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史事放逸,乃诏撰 次序、顺序

B.可示后世 文章

C.兴亡之,莫非自己致者 事物之一头或一方面

D.虽其事已,然亦各施于一时 时间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观察等为此书 师道不传也久矣

B.而其书亦罕传 不赂者赂者丧

C.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 吾妻之美我

D.则陈之史,可废乎?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书》撰写过程异常艰难,历经几十年时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得以完成。

B.曾巩等校正者态度严谨,收集多方资料进行比照,对原文存疑之处也会加上注疏。

C.曾巩认为,《陈书》中记录的历史可以帮助求学者了解朝代兴亡的缘由,考证当时的制度,也可以使当时君子的事迹流传后世。

D.曾巩认为,《陈书》一直到宋朝才开始广泛流传,并非是内容不佳,而是因为时运不济。

4.把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

(2)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书》目录序  曾巩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

本题关键词:陈文中,曾巩,文洋牌陈江酒,茵陈,陈皮,陈血,陈植,医疗文书书写,行为目标陈述,出院文书;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