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计划发射的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实现我国首次探测器月球表面取样返回的任务。发射“嫦娥五号”的新一代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最大将达到14吨。如果“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采样并返回地球,将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月、落月、返回的全面完成。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将成为当今世界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之一 B: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运载能力世界第一 C:“嫦娥五号”比进行了月球表明探测的“嫦娥三号”功能更复杂 D:“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中有多项技术难题是中国航天首次面临的挑战

我国预计将于2017年发射()探测器,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任务。

A:嫦娥三号 B:嫦娥四号 C:嫦娥五号 D:嫦娥六号

我国2017年11月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将“嫦娥五号”送上38万公里外的月球,采回月壤,实现航天工程绕、落、回的收关阶段.到时着陆器将自动从月面取样后从月表起飞,并在近月轨道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和返回舱一起返回地面,供科学家分析.了解这则新闻后物理兴趣小组进行了热烈讨论,绘制出了“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和返回地球的示意图.图中对接为取样后的对接点,实线圆为绕行器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绕月等侍着陆器返回的轨道.设着陆器取样并返回到绕行器的时间t内绕行器飞行N圈,全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已知引力重力为G,月球的半径为R,则兴趣小组提出了下列有关结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从地表发射后的“嫦娥五号”需要进行多次变轨,当其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时才能飞抵月球 B:“嫦娥五号”沿椭圆轨道向38万公里的月球飞行时,只有月球也运动到椭圆轨道的远地点附近时才能将“嫦娥五号”捕获,否则还要沿椭圆轨道返回 C: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月球的质量为,二者在对接过程中有一定的机械能损失 D:绕行器携带样品沿椭圆轨道返回地球时,虽然引力做功,动能增大,但系统的机械能不变

我国2017年11月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将“嫦娥五号”送上38万公里外的月球,采回月壤,实现航天工程绕、落、回的收关阶段.到时着陆器将自动从月面取样后从月表起飞,并在近月轨道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和返回舱一起返回地面,供科学家分析.了解这则新闻后物理兴趣小组进行了热烈讨论,绘制出了“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和返回地球的示意图.图中对接为取样后的对接点,实线圆为绕行器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绕月等待着陆器返回的轨道.设着陆器取样并返回到绕行器的时间t内绕行器飞行N圈,全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已知引力重力为G,月球的半径为R,则兴趣小组提出了下列有关结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从地表发射后的“嫦娥五号”需要进行多次变轨,当其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时才能飞抵月球

B:“嫦娥五号”沿椭圆轨道向38万公里的月球飞行时,只有月球也运动到椭圆轨道的远地点附近时才能将“嫦娥五号”捕获,否则还要沿椭圆轨道返回

C: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月球的质量为,二者在对接过程中有一定的机械能损失

D:绕行器携带样品沿椭圆轨道返回地球时,虽然引力做功,动能增大,但系统的机械能不变

按照我国登月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的返回舱载着月球土壤回归地球,地面科技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是靠 (选填“电磁波”或“声呐”)来传递数据信息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属于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电磁波   二次能源

按照我国登月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的返回舱载着月球土壤回归地球,地面科技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是靠 (选填“电磁波”或“声呐”)来传递数据信息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属于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电磁波   二次能源

按照我国登月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的返回舱载着月球土壤回归地球,地面科技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是靠 (选填“电磁波”或“声呐”)来传递数据信息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属于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电磁波   二次能源

【解析】由于太空中没在空气,属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面科技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是靠电磁波来传递数据信息的;太阳能是一次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

按照我国登月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的返回舱载着月球土壤回归地球,地面科技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是靠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来传递数据信息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属于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电磁波;二次能源

嫦娥五号”作为我国登月计划中第三期工程的“主打星”,将于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登月后又从月球起飞,并以“跳跃式返回技术”成功返回地面,完成探月工程的重大跨越一带回月球样品。“跳跃式返回技术”是指航天器在关闭发动机后 进入大气层,依靠大气升力再次冲出大气层,降低速度后再进入大气层。如图所示,虚线为大气层的边界。已知地球半径为R,d点距地心距离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五号”在b点处于完全失重状 B:“嫦娥五号”在d点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C: “嫦娥五号”在a点和c点的速率相等 D:“嫦娥五号”在c点和e点的速率相等

为了开发月球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

一期工程——绕月飞行: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已由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圆满完成。通过第一期工程,我国已获得了大量的月球空间数据。

二期工程——落月探测: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2013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嫦娥三号月球车将完成月面移动和科学探测等任务。据悉,月球上夜晚温度最低时达到零下180多摄氏度,白天温度可以达封150摄氏度。“这对电子元器件是一个巨大考验!”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

三期工程——采样返回:将在2014至2020年之间,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1)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宇宙探索历程。(14分)

(2)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宇宙探索历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10分)

【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每一次发射都从我国太空技术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4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客观规律,我国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阶段,都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在一起。(4分)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从“嫦娥工程”的每一次发射实践活动都是按既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都加深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6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通过宇宙探索实践,我国空间科学技术不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6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我国的空间科学技术水平在探索宇宙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以我国月球探索历程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我国嫦娥工程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应回答体现的哲学道理。我国探月工程坚持三步走,每一步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都有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都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而取得了探月过程的胜利。

(2)通过分析我国的探月工程历程,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我国经过探月工程实践获得大量认识,丰富和发展我国空间科学技术。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考点:本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