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f072a01d017cb710.jpg]
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 沛公安在? C: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夜缒而出 C: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发尽上指冠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D: 吾得兄事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吾其还也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 C: 为击破沛公军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其无礼于晋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 晋军函陵 沛公军霸上 C: 私见张良 丹不忍以己之私 D: 将军岂有意乎?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愿大王少假借(宽容、原谅)之 C: 乃引其匕首提(拿着)秦王 D: 旦日飨(犒劳)士卒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2)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司马迁《鸿门宴》)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1)至鸿门,谢曰( ) (2)臣死且不避( )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4)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3.下列句子中与“天下皆叛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今者有小人之言 B. 乃欲以生劫之
C. 为之奈何 D. 行李之往来
4.下列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__
[10204022dd03bbf8.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B.此小大之辩也 辩:“辨”,区别
C.绝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
D.彼且恶乎待哉 待:凭借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知不及大知 ③而彼且奚适也
②蟪蛄不知春秋 ④奚以知其然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鹏)且适南冥也B.(大椿)以八千岁为春
C.(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D.(列子、宋荣子)犹有所待者也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说明“小大之辩”时,庄子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B.穷发之北,指极荒远的不生草木的北方。
C.作者认为宋荣子还是“有所待”,而列子达到了真正逍遥的境界。
D.庄子的理想人格,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桎梏,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
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C 绝:直上穿过
5.D ①通“智”,②知道;③哪里,④什么。
[d2ce5e66a6f43b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