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二三子何患于乎 (丧,指失去官位) 今之从政者而 (殆,危险) 抑为之不(厌,满足) B: 乎大国之间 (摄,夹) 其言不,是故哂之 (让,谦让) 樊迟未(达,到达) C: 士不可以不弘(毅,坚强) 使子路问焉 (津,渡口) 尧舜其由诸 (病,担忧) D: 也,人皆仰之 (更,改正) 人能道,非道弘人 (弘,扩大、光大) 宗庙之事,会同 (如,或者)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无隐乎尔 B: 而谁以易之 C: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D: 于斯三者何先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不辍

A: 己欲立而 B: 不仁者 C: 闻歌之声 D: 赤也为之

下列选项中不含的通假字的一项( )

A: 道之斯行,绥之斯来 B: 居则曰:‘不吾知也!’ C: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 无欲速,无见小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1题。4-8每小题3分) (29分)

(一)

呜呼!以赂秦之地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洵《六国论》)

               (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山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苏辙《六国论》)

(三)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四)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魏塞秦之 (冲:要道)

B.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族灭)

C.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D.以赂秦之地天下之谋臣 (封:封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五倍之地 攻山西千里之秦

B.秦有韩、魏 韩、魏塞秦

C.不知出此,而贪疆埸尺寸之利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彼安不折而入于秦哉 此言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以秦之心    (事:名词作动词,侍奉、对待)

B.天下之奇才    (礼:名词作状语,有礼貌)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弱小)

D.序八州而同列   (朝:使动用法,使……来朝见)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D.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8.对《阿房宫赋》中“秦人不暇自哀,而①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③后人而复哀④后人也”中的几个“后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的指代对象不同,②、③和④指代的对象相同

B.①和②指代的对象相同,③和④指代的对象相同

C.①、②和④指代的对象相同,③指代的对象不同

D.每一个指代的对象都不相同

9、.从所选的文字来看,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分)

10.从所选的文字来看,苏洵写作《六国论》的目的是 ,杜牧写作《阿房宫赋》的目的是           ,贾谊写作《过秦论》的目的是           (3分)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       D(封赏)

(2)       C(A用,来  B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  C竟  D能,切合)

(3)       B(名词作动词)

7.D( A“山西”崤山以西  B“所以”用来  C“可以”可以用来)

8.C

[06e2ed4706543a31.jpg]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3分)

译文: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译文:

 (1)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自己的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其:代自己。二:使……从属二主。两字各1分,大意1分)

    (2)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它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封:使……成为边境;阙:使……减少;焉:哪里。每字1分,共3分)

下列句子中,都没有出现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⑥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⑦ C:②④⑤⑦ D:③④⑥⑦

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4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翻译得分点:(1)购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德  (2)然 则  见  陵

(3) 所以  备  出入  非常

解释下面加点字词。(每个1分,共10分。)

(1).自牧

(2).隰则有

(3).余曰正则兮

(4).美人之迟暮 ks5u

(5).便可白公姥

(6).誓天不

(7).君既若

(8).昼夜勤作息

(9).叶叶相交通

(10).多后世人

(1).自牧荑        通“馈”,赠送。

(2).隰则有        通“畔边,岸。”       

(3).余曰正则兮    名词活用作动词,取名。       

(4).美人之迟暮      古今异义,指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    

(5).便可白公姥       偏义复词,偏“姥”,指婆婆。   

(6).誓天不负       你   

(7).君既若录       我  

(8).昼夜勤作息       偏义复词,偏“作”,劳作。   

(9).叶叶相交通       古今异义,交错。   

(10).多后世人      古今异义,告诉。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 彼且奚适也 B: 奉晨昏于万里 C: 南冥者,天池也。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