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与()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表现出作者对造成威塞克斯社会和威塞克斯人悲剧命运的探讨,经历了从命运悲剧到性格悲剧,到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哈代对当时社会全面的批判,体现了其()意识巨大的现实意义。总体上看,他的艺术方法是()的。
从导致悲剧的原因来看,悲剧可以分为()。
A:命运悲剧 B:家庭悲剧 C:性格悲剧 D:社会悲剧 E:伦理悲剧
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由此不能推出( )。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下列哪部文学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个人奋斗中失败的悲剧( )
A:《美国的悲剧》 B:《约翰·克利斯朵夫》 C:《静静的顿河》 D:《等待戈多》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B: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民性淳朴。 C:细节描写是一种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描写手法。 D: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不幸的。可透过“国家哀悼日”活动,我们却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国家生活中的民主政治的进步和普通民众人文关怀的苏醒。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和西方的悲剧在哪里有着最接近的特征呢?我认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悲剧中。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呈现着与古希腊悲剧更相接近的美学特征。
在这里,首先存在着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悲剧观念的问题。它是在人类感受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
在《精卫填海》中,“东海”体现的是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力量。精卫为了寻找、享受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被大海溺毙。她对给她带来巨大灾难的东海充满恐惧也充满仇视。精卫无法向东海屈服,她要填平东海,消除产生她的灾难的根源。但她力量的微弱和体现着宇宙、世界、大自然力量的“东海”的浩瀚,使她永远无法达到她的目的。而我们却在她的悲剧性的抗争中感到了她的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感到了她的主体性的自我存在。在这里,有人类自我存在的悲剧意识,有贯穿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是在精卫与“东海”的分裂和对立的意识中产生的,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东海”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支持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所以,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
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不自量力,但也正因为他的不自量力,使他要与日竞走,终因焦渴而死,但却使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
我们把中国古代这两则神话故事同古希腊悲剧对照着思考,就会看到她们有极为接近的美学特征。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首先贯穿的是人和神的对立。在古希腊的文化中,“神”是体现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意志的,人和神的对立就是人和宇宙、世界、自然的分裂和对立。在这种对立中,“神”的力量是奇大无边的,“神”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人类却不可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他有他不能没有的独立的愿望和追求。比如“神”不把火种交给人类,但人类需要火种,普罗米修斯违背神的意愿,偷了火种交给人类。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受到神的惩罚,就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但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__宙斯的__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他的悲剧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俄狄浦斯王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神的意志。他无法逃脱自己悲剧的命运,但他一直都在努力__神的意志,正是他__自己命运的努力使他在自己的悲剧中站立着,表现了自己的崇高。悲剧人物之所以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他__的是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这力量是他永远无法战胜的。在这种__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
在总体的审美形态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有着最为接近的特征,它们都在悲哀与力量的结合中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宇宙、世界、大自然面前的命运,是古代人的命运的悲剧。
(节选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对人类悲剧观念产生原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类对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始终怀有未泯的恐惧和仇视。
B.人类渴望拥有撼动整个宇宙、世界的意志和战胜自然的力量。
C.人类感受到自身的意志和力量是与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分裂和对立的。
D.人类不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但在抗争中,自己不得不放弃独立愿望和追求。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与古希腊悲剧都是体现人与宇宙、世界、自然的抗争,两者在总体的审美特征上是完全一致的。
B.夸父逐日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英雄主义,这也就是古代神话中的悲剧美。
C.称普罗米修斯为悲剧人物,是因为他虽然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却依然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
D.对于精卫、夸父和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这些悲剧人物,作者充满了赞赏和支持,希望人类都像他们一样创造悲剧美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悲剧比较接近的美学特征的一项是 ( )
A.悲剧人物面对的都是不可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
B.在和不可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的对抗中,悲剧人物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失败了。
C.人的主体性的潜在能量,在和不可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的抗争中没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
D.悲剧的崇高性是在人类自身意志力量和与神抗争失败的悲哀中充分展示的。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答题的依据主要在第二自然段。A项所说是“悲剧精神”,见第三自然段“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东海’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支持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这句话,B项、D项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小题2】A项中两者的审美特征接近而非一致。C项中普罗米修斯之所以被称为悲剧人物,是因为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__宙斯的__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D项中作者的希望在文中找不到根据。
【小题3】题干所说的“美学特征”属于“审美形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崇高性,因此D项正确。A项、B项内容属于次要特征,也是正确的。C项所说“人本身独有的潜在能量”“没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是错误的,因为“在这种__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已经“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