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翻译:(6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答案】①(我)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所以”、“非常”、者也判断句各1分)

 ②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敝” 及判断句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文言阅读的综合能力试题,涉及众多文言知识点,此题有古今异义如“所以”“非常”,一词多义如“因”“敝”,偏义复词“出入”,“……者……也”判断句式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

【答案】(1)我不能早点任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有:(1)“用”“急”“过”(2)“敝”“所与”“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句的(2分)(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君将哀而生之乎。

14.翻译句子(各3分,共6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①译: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②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解析】

试题分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因”译为“凭借”,“敝”译为“破坏”。此外要掌握固定格式“所以”的用法。“出入”为偏义复合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选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其无礼于晋 D:国之孺子之游者

翻译下面两个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龄大了,不能干什么了。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12.课内古文翻译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来损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因”、“敝”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现在樊将军,秦王用赏金千斤,封侯万户来悬赏他。(“购”1分,句式翻译对2分)

(3)我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所以”、“出入”、“非常”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课内文言重点句子的理解。首先要对课文熟悉,其次还要对书下的注释要熟悉。关键词(1)因:通过;敝:损害。(2)购:悬赏,抓拿;邑:名词做动词,封侯。(3)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指进;非常:意外的事情。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