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育政策三年内从“单独二胎”到“全面放开二孩”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负增长 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
目前,我国全面放开生育二孩,这一政策所针对的国情是( )
A:人口死亡率增高 B:人口减少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就业困难
根据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推导关系正确的是: ①未富先老→全面放开二孩→改善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者工资 ②人口老龄化→全面放开二孩→优化人口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未富先老→全面放开二孩→提高教育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化解产能过剩 ④人口老龄化→全面放开二孩→释放母婴用品消费潜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结合材料,探究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的认识论依据。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与发展的动力。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是基于实践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②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为了让主观认识与客观相符合。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这就要求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每点4分,共12分。)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全面放开二孩”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这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白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30多年来.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再到全面放开“二孩”的演变过程,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具有其特殊性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决定,最引人关注、和民众生活关系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全面放开第二孩生育政策a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积极调整既顺应了群众对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提出体现了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B:理论创新带来生产实践的进步和思维的深化 C: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这一基本规律 D: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是前进的、上升的这一总趋势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2015年12月21日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有专家指出即使立刻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未来几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崖式下跌。回答13~14题。 13.据统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并不强烈,而在滨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反而更高,其最直接的原因是( )
A:大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健全 B: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中小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小 D:中小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充足 14.未来几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养育孩子负担过重B.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D.政策的不稳定性
图11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B: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D:乙方式也会出现人口问题 22.我国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据图分析: A.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属于图中“甲”所示人口增长方式 B.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属于图中“乙”所示人口增长方式 C.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必定加快我国人口增长达到环境承载力 D.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