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 )
A:在散文里,“我”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达夫所说“个人”的发现,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B: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 )
A:龙应台认为,欧洲的现代与传统之间也有一种紧张的拉锯,但在欧洲人眼里,“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怀”。 B:研究、认识眼睛的种种构造与功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这对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C: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D:__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__人的大无畏精神。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 )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高架路和轻轨线就要通车了,”总指挥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同志们咬紧牙关,作最后的 C:越王勾践回国之后,发奋图强,夜晚睡在柴草里,办事的地方放着一个苦胆,经常尝胆的苦味, D:一些美国家具公司正在要求华盛顿就中国“非法的’贸易行为展开调查,并限制中国向美国销
下列各句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奥运会和暑期的临近,迎奥运、学英语成了北京学生暑假的重要课题,据从中央电视台了解到的消息,央视在暑期推出了特别编排的节目——2008年度中央电视台迎奥运《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B:青少年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学业负担、父母期盼、大众传媒甚至环境问题和__都是青少年烦恼和担忧的对象。学校、家庭、同伴和青少年自身都是压力的重要来源。 C:无数次教育浪潮,冲击着缺少哲学关怀的教育意识,并且深刻提醒我们: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的哲学,应该占据着引导教育及其它相关门类的重要地位。 D:许三多这个虚拟人物能提醒即将毕业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求职也好,工作也罢,要回归一些本原的东西,所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②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③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④书目答问补正⑤清代张之洞撰,范希增补正。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铅印本⑥史部的有关部分。
《 》( 。 )《 》( )
解析:
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清注释和被注释的内容。此句有两处注释的文字,且都是句内括号,句内括号注释时要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
下列各句子中,逗号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对于浏阳历史上的谭嗣同、唐才常、__、王震、宋任穷等名人,王季斌如数家珍。 B:哀求帝国主义不侵略和__,那岂不等于哀求老虎不吃肉?那是再可笑也没有了。 C:周凤鸣受命筹备在京举行的庆“三八”文艺演出,为了演出成功,她马不停蹄地四处邀请在京文艺界湘籍明星,“我已经请到了宋祖英、张也!”周凤鸣疲惫的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 D:“防止房价过快增长”这个说法,我觉得很暧昧!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徜徉在田间,你可以看到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着的,而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着的。 B:所谓市场道德,就是在市场交往关系中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包括两方面:市场关系道德和市场主体道德。 C: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中、西部的发展。 D: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什么叫“不需要教?”就是学生对知识不但理解而且能够运用,形成了能力和习惯。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人言可畏吗?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文学工作者应该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 C:“这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什么原因呢?同学们!”李老师严肃地说。 D:大、专院校的学生春节期间一般都要回家过年。
下列句子中,引号表否定意义的一句是()
A:这种“文明”,只能叫做野蛮与丑陋。这种“文明”也绝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 B:“不准乱扔果皮纸”应该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C:他根本就是现代版的“葛朗台”,吝啬得很。你甭指望他会借钱给你。 D:在纱厂,活儿做得不好,罚规大抵是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种。
下面句子句末标点符号位置有误的一项是( )
A: 孩子怎么也不明白契诃夫的沉痛的话:“我小时候就没有童年。” B: 他计算了下日期,说:“我明天一定要回北京”。 C: 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 D:我们的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