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好的同志啊! ”这的“啊”应读( )。
A:α啊 B:rɑ啊 C:zɑ啊 D:yɑ呀
“你去过几次啊!”中的“啊”应读 _________________。
A:yɑ呀 B:ɑ啊 C:zɑ啊 D:r ɑ啊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漫天飞雪的冬天,才会思念春天的绿意盈盈;七月流火的夏日,才会思念冬天的白雪皑皑。 B:春天到了,桃花啊,梨花啊,杏花啊,都赶趟儿似的,开得漫山遍野。 C: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非常关心这座桥怎么建,那里的树怎么办? D:远离了车流、霓虹灯和高楼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漫天飞雪的冬天,才会思念春天的绿意盈盈;七月流火的夏日,才会思念冬天的白雪皑皑。 B:春天到了,桃花啊,梨花啊,杏花啊,都赶趟儿似的,开得漫山遍野。 C: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非常关心这座桥怎么建,那里的树怎么办? D:远离了车流、霓虹灯和高楼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
材料分析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__广场,期待着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
材料二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回答下列问题:
(1)“伟大的时刻”指的是什么事?领导中国人站起来的伟人是谁?
(2)歌词中的一九九二年“又” 是一个春天,请问,另一个春天指是哪一年的什么事情?
(3)这位老人绘制的蓝图是什么?
[25698c06b7667244.jpg]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① 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③为什么说1992你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
④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8bf2c11544a792ce.jpg]
[a04304bba90a8e99.jpg]
[646772c9e4e08e16.jpg]
[67656a66d5590563.jpg]
④[cdac73a335852bc9.jpg]
1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们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这句话表述完整,没有语病。 B:“非常美丽、热爱工作、菊花开放、万紫千红”这四个短语,结构不一致。 C:“走进校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树啊,草啊,花啊,水啊。”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朔方的雪花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升腾。”这句话的主干是“雪花升腾”。
材料阅读: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②他划出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里有哪几座城市?
③这个“圈”体现了中国__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④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1) “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老人”指的是__。(4分)
(2)“圈”指建立经济特区, 广东最早的经济特区有3个 :深圳、珠海.汕头(5分)
(3)对外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4分)
(4)不同意(2分)。今天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与旧中国落后挨打的无尽屈辱有根本区别(5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