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看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先前不懂,见上面尚有花席的影子,便大惊痛哭起来。宝玉为何大哭起来?
4岁的成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成成就是不听,还扯着嗓子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成成不但没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请运用有关幼儿情绪的理论,谈谈小明为什么会这样,成人应如何引导与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4岁的成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成成就是不听,还扯着嗓子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成成不但没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请运用有关幼儿情绪的理论,谈谈小明为什么会这样,成人应如何引导与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1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②,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
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疽(jū) 一种毒疮。②踵(zhǒng):脚后跟。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吴起之为将( ) (2)卒有病疽者( )
13.“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卒之母认为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4.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于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B.士兵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C.终于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D.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15.从上文中可看出吴起与士卒相互间的关系是______ __。(3分)
12.(1)担任,充当 (2)生病(每一词解释各2分)
13.往年吴公吮其父疽。(2分)
14. D(3分)
15.吴起爱护士兵,士兵对吴起忠心。(讲出一方给1分,讲出双方且正确给3分)
多次到医院打过针的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便会吓得哭起来,该反射的建立过程如下,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A.儿童打针时,针头注射入肌肉,便疼得哭;
B.开始时,儿童看见穿白大褂的护士,不吓得哭;
C.当白大褂的形象与打针多次结合以后,即使不是打针,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走来,也会吓得哭起来。
(1)A中,儿童哭泣为 反射
(2)C中,儿童哭泣为 反射
(3)B中,白大褂的形象对儿童哭泣为 刺激。
(4)上述过程表明,条件反射是在 基础上,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3)条件
(4)条件反射 非条件发射
多次到医院打过针的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便会吓得哭起来,该反射的建立过程如下,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A.儿童打针时,针头注射入肌肉,便疼得哭;B.开始时,儿童看见穿白大褂的护士,不吓得哭;
C.当白大褂的形象与打针多次结合以后,即使不是打针,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走来,也会吓得
哭起来。
(1)A中,儿童哭泣为 反射
(2)C中,儿童哭泣为 反射
(3)B中,白大褂的形象对儿童哭泣为 刺激。
(4)上述过程表明,条件反射是在 基础上,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3)条件
(4)条件反射 非条件发射
多次到医院打过针的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便会吓得哭起来,该反射的建立过程如下:
A.儿童打针时,针头注射入肌肉,便疼得哭
B.开始时,儿童看见穿白大褂的护士,不吓得哭
C.当白大褂的形象与打针多次结合以后,即使不是打针,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走来,也会吓得哭起来。
请回答:
(1)A中,儿童哭泣为 反射
(2)C中,儿童哭泣为 反射
(3)B中,白大褂的形象对儿童哭泣为 刺激。
(4)上述过程表明,条件反射是在 基础上,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
①非条件
②条件
③无关
④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联系上下文,说说翠翠这时候为什么会“忽然哭起来”,她不何而哭。 B:这部作品以其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C:如《与吴质书》中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的但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是”),比现在的语意轻。 D:还没等二虎子说完,连长就摆了摆手:“啊,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