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 —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到了好处 ——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表转折 B:表停顿 C:表解释说明 D:表递进
15.“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酣眠”和“小睡”分别指的是( )
A:满月与淡淡的云 B:满月与淡淡的云遮住月色 C:朗照与经淡云遮隔后的疏朗的月光 D:朗照与朦胧的月色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句是( )(3分)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最出色的要数“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灾情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往年相比灾情非常重。二是类型非常多,“南涝北旱”的情况明显。三是灾害频繁发生,持续时间长。 B:没有人回答牡丹为什么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为什么没来?”老师问:“你已经迟到两次了。”
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________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________不可少,小睡________别有风味的。
A:尽管 固 却 B:尽管 虽然 却 C:所以 固 也 D:所以 虽然 还
对《荷塘月色》中“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空明月朗的夜晚最能给人美的感受,而淡云遮月的夜晚只能给人带来独特的韵味。 B:作者感到月光明丽,撒辉如银的夜晚常常是人们喜欢的,但“我”认为淡云遮月使之不能朗照,更别有一番韵味。 C:作者认为淡云遮月的夜晚更独具特色,是和他当时彷徨、寂寞的心情分不开的。 D:作者对“月淡”、“月朗”的感受和认识,是与他当时的思想、感情,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识分不开的。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文中空缺处应补的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2分)
9.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在两个方面衬托月色的。一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 泻、浮、笼
8. 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有情趣。
9.叶、花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 树影衬托月光的轻盈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动词的精心锤炼。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我们把所考的的句子分为两类:难句子和易句子。所谓难句子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内涵丰富、语言抽象或者有指代型词语的句子,我们的解答方向是翻译(目前笔者认为只有这个词语才能准确描述这种解题方法)。易句子的解答方式是原因+翻译。当然从高考答案拟就还要参考以下三点:①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②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③从文章的内容,结合句子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7分)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节选自《荷塘月色》
17.有人评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是一个奇特的比喻,请作简要赏析。(4分)
18.请结合语境,简要解释“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的含义。(3分)
19.为提倡阅读文学经典,学校语文组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假如你作为代表应邀参加这次活动,请你给大家推荐一部文学经典。要求:体现所推荐文学经典的内容及自己的阅读收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5分)
17.把“青雾笼罩下的叶子和花”比喻成“笼着轻纱的梦”,梦的若有若无,虚无缥缈,朦朦胧胧正好和青雾缭绕的荷塘类似。(2分)一般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此处是化实为虚,清新而不失自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余地。(2分)
18.“满月朗照”好像“酣睡”,彻底、香甜;“淡云笼月”好像“小睡”,别有风味,(2分)这句话形象地强调了淡云笼月的独特之美,耐人寻味。(1分)
19.示例:《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吟唱的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作品以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谴责了战争的种种罪恶和愚蠢;战争是罪恶的,所以我们要以更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珍惜生活,和谐共存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列举文学经典1分,修辞1分,内容1分,收获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把握。题干已经指出“‘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是一个奇特的比喻”,考生只需分析出这个句子的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即可。比喻的表达效果一般是化抽象为具体,此处是反其道而用之,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文语境来理解。“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实际上是一个喻体,本体应为上文的“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因此考生解答时需要将“酣眠”“小睡”对应的本体“满月”“朗照”和“淡淡的云”笼罩下的月色一一点明,并答出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题干要求,考生所写内容为推荐文学经典,并要在推荐中写明这部经典的内容以及自己的阅读收获,从手法上看,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这类题目考生在解答时应先列出自己要推荐的经典著作,然后简介这部经典的主要内容,接着谈一下自己阅读这部经典的体会,注意语言连贯、准确、得体,修辞要求和字数要求。这里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所推荐书籍一定要是古今中外公认的经典、名著。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 , 。 ,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①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②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③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④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⑤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⑥高处丛生的灌木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①⑥⑤ C:④⑤②⑥①③ D:③⑥①②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