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说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应该()。

A:学习榜样,积极进取 B:虚心求教,勤于积累 C: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D: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说: “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 他们说,改变晚宴规 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 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这里说的“不是通 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A:国王与议会之间爆发内战 B: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光荣革命” D: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B: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C: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 D: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作《易经》的人比较的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他造,只说“换掉”,真是谨慎得很。 B:中国首款国产隐形战机歼一20元月12日在成都成飞机场进行首飞测试。机场内,有官方和军方高层领导,还有成飞集团员工观看试飞机场外,则聚集了大批记者和军迷。 C: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射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 D:2月28日,____和网民交流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 )

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B:上哪儿找钥匙呀,你?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然而作《易经》的人却比较的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他造,只说“换掉”,真是谨慎得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豆寇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不能用于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编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人(现在江苏沛县) D:然而作《易经》的人却比较的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他造,只说"换掉",真是谨慎得很。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个朋友一起聊天。A.说:手机真是个好东西——朋友离得很远的时候,低头按几下,他就近了。B.说:那不见得,即便朋友就在身边,如果只低头按手机,他也就远了。C.说:我本不擅交往,自从有了手机,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了不少新朋友。

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 试题解读

    整体上看,材料文字简明,没有阅读障碍。三个人对手机的认识和态度,两褒一贬,形成争议。学生可以见仁见智,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手机的利弊,针对不同的情况会各不相同。这里主要谈手机对朋友“远近”和“多少”的影响,也就是说,不能抽象地去谈手机的利弊,而要谈“手机与朋友”、“手机与友情”之类的关联性话题。手机可以拉近朋友,也可能疏远朋友;可以减少朋友,也可以增添朋友。其决定权在于人,而不要因为手机有危害就断然否定新事物,反对科技进步,恰如孟子所说,君子“善假于物”。

    立意角度

  一是赞同AC,谈用手机的好处;二是赞同B,批判重物轻人,玩物丧友;三是全面地看待手机,一分为二地谈其利弊。这三个角度,学生都容易想到。

比较新颖的角度,是否定AC,指出手机能与远方的朋友沟通,但不能亲近其人,了解其心;更不能舍近求远,忽视与眼前、身边的朋友的真诚交往。这也是B所否定的“只低头玩手机”而疏远身边朋友的错误做法。此外,可以从“真情不分远近,朋友不分新老,手机不是问题”来正面立意。

    写作提示

  要避免抛开“人际关系”去抽象地谈手机的利弊,或谈手机对于其它方面的利弊,不要忽视人这一主体去谈手机的利弊,更不要过于拔高去谈科技发展、物质进步的利弊。命题人给定的话题,可以适当延伸,但不能架空。

30.关于“面子”,真是见仁见智。有人说讲面子是维护尊严,有人说讲面子是爱慕虚荣;有人说不讲面子是坚持原则,有人说不讲面子是只认死理……关于“面子”,你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说面子

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选,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面子是人生第一,有些甚至可以拼死拼活而为之”的确,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把尊严也就是所谓的面子,看得极其重要,所谓人穷志不穷,不食嗟来之食等各自典故,无不体现出中国人从很久以前我学会了捍卫自己的面子,保留自己的尊严。

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保卫民族的“面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有个洋学生嘲弄他:“中国人愚昧无知,送到天堂去深造,才成不少才”徐悲鸿为了中国人民的“面子”,刻苦学习,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在1924年的油画展中,他的画轰动了整个巴黎,那个曾经向他挑衅的洋学生,也不得不承认他不是徐悲鸿的对手,徐悲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祖国的面子,从中,我们认识到了要保卫面子、我要用自己的力量证明给别人看。

然而,过分地注重面子,或许也不是一件好事,当年叱咤风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兵贩乌江,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身亡,便是因为他太重面子而轻生,失去了重振雄风的机会。现今社会,这种过关注面子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像男婚女嫁时,人们怕丢面子让人笑话,于是互相攀比,你买彩电,我买冰箱,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得不偿失,可见,太重面子的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时,那将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社会工作。

“面子”不过是人的一种自定义,怎样去争,怎样去留,都取决于人的一时想法,但从根本上来讲,“争面子”与“虚荣心”是绝对的对立的,产生尊严的是理性,是对正义的执著,而不是冲动,对虚荣的追求,只有摈弃了虚荣的“面子”,树立是真正的尊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有真正的希望。

【解析】

试题分析:“面子”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讲面子,要有一定的“度”,不讲“面子”也要有一定准则,认真思路这个度是什么,怎样把握,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想要写好这个题目,恐非仅有语文能力即可,还需要整理思想,深化认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