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召开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明确该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改革后的江苏高考方案为“3+3”模式。

A:甘肃省 B:江苏省 C:广东省 D:浙江省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对社会考生、省外回湘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后转入我省的学生),高校录取办法将在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中予以明确规定。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如果生命真是租来的,你还会埋怨条件不好吗?还会指责别人吗?对于租来的生命而言,风天、雨天,哪一天不好,天天都好。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自2014年9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目前,已有近20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北京、海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江苏、内蒙古、安徽的高考综合改革时间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此外,还有部分省份定于2019年。已出方案的各地,改革方案的方向大体一致,内容包括高考实行“3+3”模式、不分文理科、英语等部分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减少高考加分项、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实行走班制等,不过具体方案上各地也有细微差别。

对于“高考改革”,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近期,英语学科的调整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一大特点。其中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中“提高语文分值、降低英语分值”的内容备受关注。对此,你怎么看?(100字以内)(5分)

【答案】赞同:弱化英语、提高母语分值的做法,是正确导向,是对整个社会重英语、轻母语倾向的纠正;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也符合教育部的改革方向。

有所保留:如果英语《课标》不变,高考的知识点在试卷上所要展示的权重并不会降低,相应的只有降低每道题目的分值,质并没有变;中国需要国际化大融合的交流互动,而英语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世界语言,所以重视英语并没有错。(要求客观辩证,言之成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赞同,也可不赞同。若赞同就要重点阐述自己对“提高语文分值、降低英语分值”的看法,可以谈母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纠正英语过热方面的内容。若不赞同,就要从英语的重要性或者英语考查知识点方面的内容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近日,教育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制定了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其中高考改革方案最受人们的关注。而其中的英语考试改革终于迈出实质性步伐。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日前相继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重点,各地高考改革方案,英语成为众矢之的。此前,一直流传的外语科目将可能“一年多考” “择优计分”,如今已经确认。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内容。

(2)对于英语学习,你有什么看法?

 

(1)高考英语考试改革方案出台(2)我们应不反感也不轻视英语学习。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自然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也便于我们更好的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但英语的受众面本应是那些对英语感兴趣以及决定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人。对此,我们学生可以按照基本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英语知识,再适时地结合兴趣,考虑是否选择英语进行专业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第一小题,要抓住这段话说的总体意思是什么,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来。回答第二小题,可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结合自己平时对学习英语的看法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09年6月13日,被称为“公益智库”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向国家教育部提交了民间高考改革方案,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现行高考方案既不能简单否定一切,也不能简单肯定一切  ②从当今时代和社会条件来说,现行高考方案有其存在的理由  ③现行高考方案最终会让位于更为科学合理的高考方案  ④现行高考方案加重学生的负担,对学生的发展有害无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13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论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设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4分)

②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外语等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4分)

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考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道理。体现类的题目,需要详细解读材料信息,准确定位在知识限定范围内材料所用的知识点。具体来讲,首先,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其次,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明确提出,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最后,新的高考制度顺应当前教育实际,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13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4分)

(2)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本题以考试制度改革为背景来考查认识论的知识。首先要全面掌握认识论的知识:实践的含义,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然后再认真分析材料,对接相关哲理。“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几易其稿,又提出多项改革的具体措施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不同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制度”,是真理具体性、条件性的体现。

材料一: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13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材料二:春节前,全国多地政府陆续发布《关于春节期间销售和有限制燃放 烟花爆竹的公告》,规定了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规定”因地而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所蕴含的哲学观点?(10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各地政府上述规定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矛盾观的。(8分)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4分)

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体现了该观点。(3分)

(2)①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材料中各地政府采取的做法既顾及传统文化又注重环保等因素体现了该观点(4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规定因地而异体现了该观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考查的知识指向是求索真理的历程,考查的知识点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本问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解答本问时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角度作答即可。

(2)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考查的知识指向是矛盾观。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观。解答本问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角度作答即可。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09年6月13日,被称为“公益智库”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向国家教育部提交了民间高考改革方案,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现行高考方案既不能简单否定一切,也不能简单肯定一切 ②从当今时代和社会条件来说,现行高考方案有其存在的理由 ③现行高考方案最终会让位于更为科学合理的高考方案 ④现行高考方案加重学生的负担,对学生的发展有害无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