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万松岭上旧有万松书院,万松书院有对联:“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头延俊杰;英才同树木,愿多士春华秋实,万松声时播歌弦。”分析这幅对联,并谈谈该书院的历史功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
A:花 B:风 C:竹 D:水
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述的是()自然现象?
下面这首古诗,构思精巧,试作赏析。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构思精巧的咏风诗。除了题目,字面上不见一个“风”字,可句句都在写风,句句都让人想像出一幅“风”的画面。作者选取了四种自然现象,叶落、花开、起波浪、竹子摇动来让人体会到风的力量,由此可见诗人的构思是精巧别致的。
某校“新蕾文学社”举办“走近大自然,认识植物”的文学活动,假如你是文学社的一名成员,请参照下文对“竹”的多角度认识,选择你熟知的一种植物,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含义至少两个方面,有无反差皆可;表述时是否引用诗句均可),作一段较生动的表述。(100字左右)(8分)
竹在文人笔下含义多多。东坡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乃文人雅士钟爱之物;杜甫对竹却另有看法“新竹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此时之竹乃万恶之代表;
俗语有云“未曾出土先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摹竹之腹空状,而喻人之虚怀若谷;宋人韩元吉有词云“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此处这竹又被喻为报平安的青鸟。
答案:示例一:杨柳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是姿态婀娜,柔美飘逸,它随遇而安,极易生长;但是它材质疏松,难做栋梁,俗话说:“杨柳不成材”。(也可不具反差性。)示例二:菊花历来被人们所赞美,东晋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用菊花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致,唐代元稹有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直接赞美了菊花的经霜不凋,成为人们坚强品质的化身
导解:能够按照题目要求,表述一种植物至少两方面的含义即可。可以引用诗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赋予的含义可以具有反差性,也可不具有反差性。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见春花而喜年少,见秋霜而叹白头,见旷野而遥想塞外,见小溪而梦回江南,中国的诗人多是因“物”而缘情的。 B:古人对于竹子,有的喜欢,如郑板桥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不喜欢,如杜甫诗中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C:秋日的田野真是五彩缤纷: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火红,桂花的雪白,竹林的深绿……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丰满的和谐。 D: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⑵新松恨不高千尺, 。
⑶莫道桑榆晚, 。
⑷ ,云破月来花弄影。
⑸位卑未敢忘忧国, 。
⑹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⑺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⑵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⑷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⑸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默写下列古诗文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② ,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证??季氏》)
③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④新松恨不高千尺,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⑤ 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①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 ③成由勤俭败由奢 ④恶竹应须斩万竿 ⑤请君莫奏前朝曲
解析:
无
根据提供的语句,默写名句。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_________________,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赠严郑公》
④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③新松恨不高千尺;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