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开始说“你的这个意见很好,我想大家都会同意”。但他接着又说,“你的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可见( )
A:这个人同意这个意见 B:这个人反对这个意见 C:大家都不反对这个意见 D:该人说话前后矛盾,无法判断大家的意思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还能拿什么来爱你
①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你把我送给了大妈做儿子。
②大妈把我拉到身边,抚摩我乱糟糟的头发,似乎犹豫了片刻,点了点头。
③你好像终于松了口气,眼神轻松起来。是那样的眼神,才让我小小的心里忽然充满了怨恨,你把我抛弃了,你不要我了,你为此感到轻松。
④家里真的很穷,哥哥和姐姐常常为争一块馒头打得不可开交。寒冷的冬天,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挤在一床被子底下取暖。记忆中的夏天我们总是光着脚度过……
⑤这是你把我送出去的理由吗?可是你知道吗?纵然再贫穷,那也是我的家,而你,把我从家里赶走了,不再让我叫你妈。
⑥大妈温和而且耐心地爱着我,爱着一个心里充斥着屈辱和怨恨的孩子,慢慢地用她饱满的爱将我一点点改变。我毕竟还小,容易被温暖。我终于叫她妈的那天,她哭了。
⑦七岁,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和妈跟着父亲一一也就是曾经的大伯去了城里。
⑧兴许是我的缘故,妈对你和那个家越来越照顾,走的时候,体面的房子都给了你,还有那些看起来不错的家具。那天你一直在看我,后来你伸手想摸摸我的头,我躲开了。
⑨第二天,我跟着妈离开了生活了七年的乡村,离开了你。
⑩我没有想到你会来。秋天的季节,街上刚刚有落叶的日子。那天放学回到家,进门就看见你。
⑪我不知道那时候你多大的年纪,看起来像个老妇人,颜色黯淡的衣服,很久没有清洗的头发,还有粗糙的手指。看到我,你充满着慌__惊喜,怯怯地唤我:石头。
⑫别叫我石头。我粗暴地打断你,我叫张谦。
⑬你一下不知所措起来,张了张口,没有说出话。妈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说:张谦,不许这么跟婶说话,婶是来看你的。
⑭饭桌上竟然有新鲜的玉米。我不假思索地伸手拿了一个贪婪地啃。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但那时候你总舍不得在它们正新鲜的时候摘下来煮给我们吃,总要等到熟得咬也咬不动。
⑮妈说:就知道自己吃,婶大老远给你背来的,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
咯噔一下,我猛地被噎住了,手里的玉米吃也不是放也不是。你慌忙站起来捶我的背。我咳了一声,咳出一粒玉米。你说慢点吃慢点,婶给你拿了好多呢……
我却失去了吃的兴趣,因为是你拿来的。我不想再接受你给我的任何东西——爱,或者其他。你将我送了人,我和你已经没有关系。
我读了初中,读了高中。那些年里姐出嫁了,哥也娶了媳妇,小妹去了广州打工,你身体不太好……这些事是妈告诉我的。听的时候,我一直沉默着。妈说:你考上大学回去看看婶吧,这些年,她一直惦记你。
我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太久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你相处,犹如陌生人,是曾经爱过也怨过然后忘记了的陌生人。
你终于病倒了。这次,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而是下命令:张谦,你必须回去。
回村的路途漫长而陌生。等在车站的是已经年过四十的大哥。妈快不行了,他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在等你。
你真老,满头的白头发,可是大哥说你才六十四岁。你看起来像八十四岁。
你的一双手干枯得只剩下皮。我站在你身边,为眼前的情形心酸,忽然想喊你一声妈,像小时候那样,可张了张口,喊的却是婶。
你听见了。伸出手摸索着找我的手。我弯下身来。你想说什么,可你太虚弱了,我只得将身体弯得更低,低到你的耳边。
断断续续,五个字,你说了好半天:石头,别怨妈……
石头,别怨妈。五个字,我的心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二十几年光阴覆盖的痛,就那样一下被撕裂。你的手一松,我慌忙去握,终于握住,硌得我的掌心生疼。
你就那样走了。听到哭声一片,我呆呆地俯在你身边,握着你瘦削的手指,久久没有眼泪流出。
那晚,我和大哥为你守灵。大哥是个有些讷言的汉子,断断续续地说:石头,那些年,因为你,我一直生妈的气。不是气她把你送走了,是气她送了你而不是我……
我是出生在中间的孩子,上有哥姐下有妹,出生时就身体不好,多病,吃饭时总抢不过他们。大妈没有孩子,又看我们生活艰难,想过继一个抚养。那时哥已多少懂得生活,晓得大妈家里富裕,哭着喊着要过去而我们家乡的风俗,过继给人的也应该是长子:为了我,你却硬是违了这个例……
你一定要将我送出去,我不知道那一刻你的心有多疼。而你在失去我的那么多年里,是怎样隐忍着不去看我,不去打扰我的生活。这么多年,我始终是你生命里的一道伤口,再也没有复原,你爱了我一生,想了我一生,也疼了一生。
你还能拿什么来爱我呢?在生活的苦难面前。而如今,我又能拿什么回报你呢?在生命的无情面前。
眼泪终于开始流下来。在你的面前,第一次,我哭得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作者:宁子,原文较长有删改)
1.阅读全文,看看“我”对生母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2.联系上下文,第⑩段中“看到我,你充满着慌__惊喜”的原因是
3.文章写守灵时大哥诉说的情节,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品味文中画线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含义的理解。
1.怨恨排斥(拒绝)遗忘(陌生)悔恨(理解)
2.①怕孩子不理解自己,不认自己;②看到自己的亲生孩子。
3.插叙。作用:①交代了生母把“我”送人的真正原因;②使“我”真正理解了生母的一片苦心。
4.在困难的生活面前,生母用把“我”送人的方式表达了对“我”的至爱。而随着母亲的去世,“我”永远无法回报她的恩情,表达了深深的愧疚、悔恨之情。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你可知‘MACAU’,(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唤儿的乳名一一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1)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2)歌词中的“MACAU”(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3)是谁掳去了“NACAU”(妈港)?又于何时回到“母亲”怀抱?“MACAU”(妈港)回来是按什么方针进行的?
(1)《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2)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3)葡萄牙;l999年l2月20日;“一国两制”。
7.下列各句破折号使用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B: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己经把你开除了。 C: 你是萍,……凭一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周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 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周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四 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繁 漪 (转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周 萍 (怪笑,向朴)父亲!(怪笑,向鲁妈)母亲!(看四凤,指她)你——
四 凤 (与周萍相视怪笑,忽然忍不住)啊,天!(由中门跑下,周萍扑在沙发上,鲁妈死气沉沉地立着。)
11.下列对选段中人物对话的潜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文: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潜台词:我不接受这个地位低下的人做我的母亲,因为这将有损我的尊严。
B. 原文: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潜台词:她虽出身低贱,但为了我付出很多,受尽苦楚,于情于理你都要感恩她。
C. 原文: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
潜台词:我原本也不希望如此,但她既然活着而且找来了,就只能好好地面对。
D. 原文: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12.周朴园说“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他是如何处理这件“错事”的?请根据选段内容分析。
11.B
12.①他要求周萍一定要认这个地位低下的生母,给鲁侍萍精神上的补偿。②他愿意用金钱补偿,用周萍的会孝顺来安抚她,以维护自己的体面和尊严。
【解析】
11.试题分析:“但为了我付出很多,受尽苦楚”错误,周朴园不这样认为。
12.试题分析:注意从精神上“要求周萍一定要认这个地位低下的生母”。从物质上“他愿意用金钱补偿”。
点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
潜台词就是俗语所说的“话中有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试分析下面对白中的潜台词: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答案】分析:这句台词表现了鲁侍萍复杂的思想感情,出乎一种母爱的本能,鲁侍萍脱口叫出了周萍的小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 “凭——凭什么打我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真是百感交集!
【解析】
试题分析:考生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分析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根据示例,把另外两处句中改动的理由说出来。
示例
原文: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决定它究竟适宜于种什么谷物和蔬菜……
修改: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什么谷物和蔬菜……
理由:“鉴定”有鉴别确定的意思。首先要鉴别土壤的性质、特点,然后才能从实际出发决定种植。“决定”则是主观地对土地种植作判断,不准确。
①原文:周 萍:你是谁?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修改:周 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文: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
修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已知道的共有十三种。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增加鲁侍萍的台词,反映了特定环境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间的微妙关系。
②“共有十三种”这种说法很绝对,加上“现在知道的”比较客观,因为“十三种”仅是从目前发现的来判断,将来也许还有新的发现。修改后更符合客观事实。
下面是《雷雨》中部分修改情况,请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修改前——
周 萍 你是谁?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修改后——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答:
原文没有鲁侍萍的答话,(1分)增加这句话,刻画了特定环境中鲁侍萍矛盾、痛苦、愤怒的复杂心理,(2分)表现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也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耐人寻味。(1分)
大意对即可。
破折号的用法是:(1)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2)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3)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4)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请选出对下面八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②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③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鲁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④周朴园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⑥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⑦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⑧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A:②③⑦⑧ㄧ④⑥ㄧ①ㄧ⑤ B:③⑦⑧ㄧ②④⑥ㄧ①ㄧ⑤ C:②④⑦⑧ㄧ③⑥ㄧ①ㄧ⑤ D:③④⑦⑧ㄧ②⑥ㄧ①ㄧ⑤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