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作有杂剧《四声猿》,《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其中以《渔阳弄》最有成就。

()字锡鬯,号竹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著有《曝书亭集》,并编选《词综》表明其词学观,大力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派的词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从曾几学诗。约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因母亲干涉而离异。陆游曾在当时的军事前线汉中过了八个月的军旅生活,故其诗集名为《()》。今存诗9200多首,陆游也因此成为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初名櫆寿,号星杓。其散文历来就有()两种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搠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9.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0.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第一、二句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落魄潦倒的诗人形象。“落魄”写其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其寂寞孤苦的晚年,“书斋”“啸”字则写出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2分)

20.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的才识。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解析】

19.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中的“半生落魄”写出了诗人的潦倒不得志;“ 独立”表现了他的孤独寂寞;由于古人多用“啸”来表达情感,因此“啸”字又表现了他的狂放不羁。也可以联系诗后注释“性情纵放,屡试不第”作答。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解答第一问,可以联系标题“题葡萄图” 和第四句中的“野藤”来分析,可知“明珠” 是诗人比喻自己所画的“葡萄”,然后可以根据诗人的生平遭际联想“明珠”的深层含义,也就是诗人自己的才识。解答第二问,可以联系全诗以及注释分析诗人的情感,根据“闲抛闲搠”等信息可以总结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搠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8.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19.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落魄”写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其寂寞孤苦的晚年,“书斋”“啸”字则写出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第一、二句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落魄潦倒的诗人形象。

19.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的才识。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解析】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是刻画的人物形象,一是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做法有两大种。(1)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2)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明示,是“一、二句”中的“诗人形象”。“落魄”写其处境,“独立”“啸”写其动作,“书斋”写其环境,再联系注释“性情纵放,屡试不第”,即可得知其形象特点是“狂放不羁、潦倒落魄”。答案的模式: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也可以反过来,先说诗歌内容和手法,再说其中体现的特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诗歌的手法和情感。诗歌的手法主要包括四大类: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本题中已经给以提示,“明珠”指什么,自然是用了比喻中的借喻。使用比喻,本题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结合诗歌的题目“题葡萄图”,就可以知道,此处的“明珠”是比喻“葡萄”,因为两者的形体相似;再联系“笔底”“无处卖”和注释中的“屡试不第”,可以知道这“明珠”也是比喻“自己的才华”,因为两者神似。有“明珠”却“无处可卖”,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墨葡萄诗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9.(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3分)

(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葡萄图

徐 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4分)

(2)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落魄”写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其寂寞孤苦的晚年,“书斋”“啸”字则写出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第一、二句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落魄潦倒的诗人形象。(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 

(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的才识。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答出“明珠”所用修辞手法和表面义1分,答出“明珠”的深层义2分,答出诗人感情1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表是古代的一种书信文体,可用于亲友之间。《陈情表》是李密写给司马炎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苏轼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C: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D: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表是古代的一种书信文体,可用于亲友之间。《陈情表》是李密写给司马炎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苏轼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C: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D: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