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完成1,2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
2.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1.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要点:“辽阔(千里)江南”,“黄莺、绿树、红花”,“村庄、城郭、酒旗”。描述的事物不能少,语句通顺,生动形象即可]
2.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江南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深邃悠远或朦胧迷离”,“明朗绚丽或丰富多彩”,言之成理即可)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fó jiāo ,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fó jiāo 的现实的不满。(“南朝寺庙的恶性发展”,“唐朝推崇fó jiāo 的现实的不满”,言之成理即可)两个都赞同以一个给分。
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B: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D: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作文:
评分标准参考2016全国高考语文作文标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六、写作(60分)
22.参考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6全国高考语文作文标准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2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分)
21.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
22.“寒”。(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分)
答:
(1)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
(2).“寒”。(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2)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做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2)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情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致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对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有人认为是就业岗位不足,有人认为是扩招失算,有人认为是大学生不肯屈尊,有人认为是户籍壁垒,有人认为是城乡差距使然。破解就业难题需要 ①提供更多劳动者就业培训机会 ②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③国家加强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④努力消除就业市场制度性壁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