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面一段话中没有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 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 反复 B: 设问 C: 对偶 D: 对比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B: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C: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D:“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6.《记念刘和珍君》有多处地方用“始终微笑着”“和蔼”等类似语句描述刘和珍,请回答上文划线处这样描述的用意。(2分)
17.“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中的“缘由”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18.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对“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个句子丰富内涵的理解。(3分)
16.
强调刘的善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下劣。
(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2分)
17.
一方面是反动政府的____,另一方面是反动文人的舆论愚弄。(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2分)
18.
1.点明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路只有两条可选择,或“爆发”,或“灭亡”,虽是选择,但重点强调的是沉默的结果必须是爆发。
2.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和鼓舞。
(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这是两处外貌神情描写,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反衬。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错字不得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1)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2)风萧萧兮易水寒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易水诀别”一段中,描写送别之人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冷漠,凄清,又惆怅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6分)
(1)愿陛下衿愍愚诚, ,庶刘侥幸, 。臣生当陨首, 。 ,谨拜表以闻。
(2) , ;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
, 。
(1)听臣微志 保卒余年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 (3)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怖惧”“湍”“流觞”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全下列名句名篇。
①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② 谁主沉浮?
③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④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⑤今者项庄拔剑舞, 。
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何辞为?
⑦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
⑧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⑨《史记》的内容分为“本纪”(记帝王),“世家”(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表”。我们学过的《鸿门宴》选自 。
略
解析:
略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 ,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记念刘和珍君》)
⑵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记念刘和珍君》)
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⑴来洗涤旧迹/又给人暂得偷生
⑵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
(3)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解析:
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 ;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2)看万山红遍, ; , 。(__《沁园春??长沙》)
(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杜牧《题乌江亭》)
(4) ,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自嘲》)
(5)天若有情天亦老, 。(__《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人间正道是沧桑。
名句默写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左丘失明,______。孙子膑脚, ;不韦迁蜀, ;韩非囚秦, ;《诗》三百篇, 。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喻之于怀。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5、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
略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