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5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取材于苏洵《心术》)

【答案】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解析】

试题分析:做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眼睛不眨,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考点:断句。

点评: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翻译句子(每小题2分,共6分)

19.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

19.细密的渔网不进入鱼塘(捕鱼不赶尽杀绝)那么鱼和鳖就吃不完。

20.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

21.狗,猪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数”细,密;“胜”尽;“谨”认真从事;“申”反复陈述;“检”制止;“发”打开粮仓。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15.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16.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案】

15.君子尚德(或:尚力者不能得天下)。(2分)

16.孔子对南宫括理解了尚德者得天下的道理感到欣慰而由衷赞赏。(2分)孟子举例说明以德服人的重要性。(2分)(以上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中“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与第二段中“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就可推敲出两个选段的共同之处都是尚德。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根据“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与“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就可就可品味出二者的不同,孟子侧重的是举例说明以德服人的重要性。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南宫括问:“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都不得好死;禹、稷都亲自种庄稼,(为何)却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括出去后,孔子说:“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

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有大国为基础;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有大国做基础——商汤凭七十里(创王业),文王凭百里见方称王。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__);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二弟子敬佩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3.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贤哉回也”?(3分)

14.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3分)

 

【答案】

13.颜回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陋小屋,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没有改变好学的乐趣,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因此受到孔子高度赞美。(3分)

14.孔子认为只人追求高尚道德,尽管贫穷,也乐在其中;但如果是不合于道的富贵,就坚决不予接受。这两段文字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3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因此孔子称赞颜回。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根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可揣摩出孔子安贫乐道的苦乐观。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③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 ①亟:屡次。②混混:水流丰沛浩荡的样子。③盈科:水注满低洼处。

12.此章用流水的特点来比喻学习,为什么说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 (2分)

答:

13.在这首水的“赞美歌”中,孟子以水比喻人的道德品质,孟子赞扬的是什么?批评的又是什么?(4分)

答:

【答案】

12.因为水流遇到坑洞,必先填满,再继续向前流。(1分)而为学也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一如水的“盈科而后进”。(1分)

13.孟子赞扬的是“有源之水”的本性:即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有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有为远大目标而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怀。(2分)批评的是“无本之水”:即名誉声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的沽名钓誉的现象。(2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分析“盈科而后进”的原因,要抓住后面孟子所说“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来理解,如果不能持续满盈,流水很快就会干涸,因此说学习如流水,“盈科而后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与“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这两句话的理解。换言之,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有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而不能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的沽名钓誉的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徐子说:“孔子对水有极高的评价,他说:‘水呀,水呀!’对于水孔子取哪一点呢?”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10分)

3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悯已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惟渊明则不然,当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音。所谓超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观二人之诗,以意逆志,人岂难见?以是论贤不肖之实,亦何可欺也!

33.文中的子厚是谁?请写出他的一篇作品。(2分)

34.作者说“观二人之诗”可以“论贤不肖之实”,根据文意,说说二人之“贤”“不肖”的具体表现。(2分)

【答案】

32.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悯已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

33.柳宗元  例:《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

34.陶渊明忘怀忧乐,随遇而安;柳宗元不能忘怀忧乐,不能通达事理。

【解析】

32.

试题分析:断句要先理解句子的大体意思,最好能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当然,也可结合相关的信息来断句。一是可注意句中的名词,也就是确立其在句中的主语或宾语。二是借住文言虚词,比如用于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如“者”“固”“然”等也是断句的有效依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子厚是柳宗元的字, 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1]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其作品选入中学课本的比较多,写出其的一篇作品应不成问题。

考点:识记重要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4.

试题分析:能读懂得文言中的句子意思,回答出问题就不成问题。“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未为达理也”“惟渊明则不然,当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音。”。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就能概括并得出答案:柳宗元:不能忘忧悲,不能达于事理;陶渊明:忧乐两忘,随遇而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禹奏言:“今 年 岁 不 登 郡 国 多 困 大 夫 僭 诸 侯 诸 侯 僭 天 子 天 子 过 天 道 其 日 久 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选自《汉书·卷七十一》,有删改)

【答案】今年岁不登/郡国多困/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要利用断句的一些标志法去推断。本题中考生很容易发现要在表示人名、官职名的两个“诸侯”“天子”中间断开,再根据句式特点可断出另外四处。

参考译文:

汉元帝即位不久,征召贡禹为谏大夫,多次屈尊向他询问政事。贡禹上奏说:“现今,年成不好,农业歉收,各郡县封地处境困难,大夫僭越诸侯,诸侯僭越天子,天子超越天道的情况由来已久了。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这一切都指望陛下您了。”元帝很欣赏贡禹的忠诚,就下令,升任贡禹为光禄大夫。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选自《论语》)

【答案】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文言断句的标志法进行断句。抓住句末语气词“乎”和句首语气词“夫”可断出两句,再利用语段的中心是孔子在谈论“仁”,和句式对称的特点,可断出其他四处。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子贡说:“如果 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如何呢?可以称得上行仁吗?”孔子说:“这样何止于行仁,一定要说的话,已经算是成圣了!连尧舜都会觉得难以做到 啊!所谓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想要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能够从自己的情况来设想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臣 闻 战 以 勇 为 主 以 气 为 决 天 子 无 皆 勇 之 将 而 将 军 无 皆 勇 之 士 是 故 致 勇 有 术 致 勇 莫 先 乎 倡 倡 莫 善 乎 私。此二者,兵之微权。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答案】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题是文言文考试中的难点,关键是我们答题时要首先理解句意,注意句中的语意停顿,选择好句子的叙述主题,主体,同时古汉语讲究语言的整齐,两两对举, 同时断句不宜断的太多破坏节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我听说作战主要依靠勇敢,战争的胜负由士气的盛衰决定。不是天子所有的将军都勇敢,不是将军所有的士兵都勇敢,因此要讲究使人勇敢的方法。使人勇敢首先要使人起带头作用,使人带头没有比偏爱更好的方法了。这两点,是用兵的一种很微妙的权术。英雄豪杰都暗中使用却不对别人说,因而人们也不知道这种使人勇敢的方法。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节选自《世说新语》)

【答案】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文言文断句标志法断句。抓住语气标志词“曰”断出一句,表示人物的词“客”和语段中心意思“谢公”的镇定和断出另外四处。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