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你好厉害呀”开头,按下面的要求写话。(2分) 说的话含有表扬的意思:“你好厉害呀!()。说的话含有批评的意思:“你好厉害呀!()。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 B:小明犯了错误还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C:这篇文章的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D: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请以客人的口吻改写下面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原句: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A:贝多芬对我大声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B: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他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C:他对客人大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D:他对客人大声说:他不知道客人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为你好”,单位对员工说“为你好”,政府对民众说“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
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有三句话:一是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二是列举各类人等说“为你好”的情形;三是“为你好”可以引发思考。考生可以根据提示写作,也可在省略号上做文章,但所写内容必须在“为你好”的范围内。“要求”则明确要考生谈谈看法或叙述故事,无论是“看法”还是“故事”,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谈谈”可以是轻松随意,也可以是庄重严肃,“看法”是作者的观点或见解,文章优劣评价均按评分标准执行。“故事”既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从别处得来;既可以实记实录,也可以文学创作,其优劣评价均按评分标准执行。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的能力: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为你好”,单位对员工说“为你好”,政府对民众说“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1、让我飞翔是为我好
我是一只具有硕大翅膀的小鸟,站在高高的枝丫上,我总是不断地幻想,幻想我高飞的样子,在蔚蓝的天空中毫不畏惧地飞翔,一定很好。
可是,我只能站在许多鸟儿可望而不可及的温暖小窝里,轻轻地抬头仰望那片我可望而不可及的蓝天,因为我不能飞翔,在我纤细的小腿上,被妈妈束缚着一个温暖的小球。妈妈说,它会是我的阳光,会给我温暖,即使是不用飞,也会生活得很好。
望着这柔软却又坚硬的小球,突然发现它的可怕——长着心型的样子,却给我冰一样的失望,我想摆脱它,因为我想寻找我自己的阳光,然而疲惫而幸福地吸收它给我的温暖,而不是安于现状,悠然自在、随意挥手之间,便有那看似美丽的城堡。
我第一次学会着挣扎,这次,小球仍旧一丝不动,太紧的绳,勒伤了我的小腿,可是我心里却无比高兴,我要飞去了!
当我义无反顾地从小球中挣扎出来时,我竟然可以一飞冲天,抚摸着轻柔的风,呼吸着空气中从未有过的清香。蓦然回头,却看见那颗小球那样渺小,而母亲那颗失望的泪却无比巨大,在母亲失望的心里一定在说:我给你可爱的小球,是为谁好,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挣脱呢?我的心一颤,妈妈,你怎么会知道,天空其实比你想象的美好,而小球的温度会让我干枯掉。
天空当有晴天大雨,它毫不犹豫地淋湿我的翅膀,可是没有妈妈给我撑的伞,我仍旧会选择一处简陋的地方,去保护我自己。你看,如果没有风雨,我怎么会知道,有时候应该找一个地方避雨。让我飞翔是为我好,我怎么会害怕风雨呢!
好饥饿啊!看,那边的小树上不是爬着几条小虫吗?我可以飞到那边去,很机灵地抓住它,然后饱饱地吃上一顿。原来我也可以准备我的晚餐啊,妈妈,真的不比你差呀。如果你看到我现在的样子,你还会阻止我去飞翔,而用你精心打造的鸟笼捆住我吗?
这次,我在翅膀上挂着成功的自豪飞向你困住了我很久的家。突然发现,我已经长得比你高,比你强大。看看你的泪光,我想起了你的话:为你好,为什么你不懂呢?
我笑了,妈妈,我要的是飞翔,不是依着谁的翅膀。
2、“为你好”是一种责任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老师家长说“为你好”,孩子是否真的快乐成长?亲戚好友说“为你好”,我们是否真的倍感温暖?
当听到“为你好”的时候,别人可曾想过我们的意愿?当说“为你好”的时候,我们可曾问过别人真正需要什么? “为你好”的声音虽然是出于真心爱心,但往往是说者一厢情愿的,却很少考虑听者内心的感受,于是“为你好”就成了“好心办坏事”,结果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宋人急于求成,为“禾苗”好,于是揠苗助长,好心反而坏事,最终禾苗枯死了。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现在有不少家长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成了名副其实的“宋人”。他们从不问孩子的意愿,就立马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他们从不管孩子的负担,就拼命往孩子书包塞进一本本课外辅导资料;他们从不理孩子的感受,就无情剥夺了孩子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权利……这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会口口声声对孩子说“为你好”。他们单凭主观愿望要求孩子,其教育方式无疑是“揠苗助长”。最终使孩子极有可能成为应试的工具,成为父母通向“康庄大道”的牺牲品。
当你对别人说“为你好”的时候,应该多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达到“为你好”的效果?史铁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作家,数十年来坚持写作从不言弃,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作品鼓励着无数的人。在他战胜厄运的背后,我们读懂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总是一个人摇着轮椅去附近的地坛,“仅为着那儿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可母亲从不陪史铁生去地坛,而是经常悄悄地在不远处跟随着。她放心不下孩子,可又不愿意让孩子看见自己,怕伤着孩子的自尊心。正是这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的母亲,在心里偷偷给孩子鼓劲“为你好”,史铁生才以顽强的毅力走出了精神的困境,穿越了生命的不幸,迎来了生活的阳光。
“为你好”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是一种温馨的关爱。“为你好”代表着一种真诚,意味着一种责任。“为你好”!不只是挂在嘴上,更是发自肺腑,更是体现在每一言每一行。不论对待何人何事,我们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每一个人真心做到“为你好”,我相信,我们的生活更温暖,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简评】老师的这篇下水作文可以说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考场范文。其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理解作文材料准确,审题到位。二是立意角度很有深远,即深刻又具有时代感。作文要求是“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属于新材料作文,其写作较为广泛,唐老师从责任为切入点来立意,“‘为你好’是一种责任”是从正面了给了人们一种健康的教育作用。三是文章构思、严谨的结构都十分迎合了考场作文的要求。四是文章列举古今典型实例来正反对比,颇具说服力,同时也给人们“为你好”提供了鲜活的警示案例,发人深思。最后,文章好为我们怎样才是真正做到“为你好”指明了方向,不再发生在“为你好”的时候害人不浅。五是灵活而严谨的句式为议论性文章增添了表现力,这也是作为考场作文的得分亮点。
解析:
审题立意:
这道作文题贴近生活,看似较好理解,其实很有思辨色彩。注意理解“为你好”涉及的两个方面:1、“为你好”的发出者,褒扬此语或此举的发出者可以立意“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为对方谋利益”“为你无私奉献”等。也可以批评此语或此举的发出者,如“好心办坏事”“别再一厢情愿了”“请注意别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2、理解注意的另一个方面是“为你好”的接受者,正面立意可以是“理解别人的一片苦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要结合”“要小我也要大我”;反向立意可以是“请尊重我的意愿”“真的是对我好吗”“别再忽悠我(我们)了”“不要用你的眼光考虑我的情况”“站着说话不腰疼”。另外,还可以把“为你好”涉及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一、审题:
“为你好”显然包含了两层意思;即真的是为你好和值得思考的是真的为你好吗?前者包含着父母、朋友、单位、政府的确是处处从子女、自己、个人、人民着想,并且这种好已经被“你”所接受,“你”能够真正体会到父母、朋友、单位、政府是对自己的好,那么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是通畅的,那就是说,一方面,父母、朋友、单位、政府对“你”的好,是真正站在“你”的角度,想你所想,急你所急,这样的父母、朋友、单位、政府,是值得信任的,如果从这个角度生发开来,父母对你的好,是出于一种责任、爱心、亲情,朋友对你的好,是一种关心、友谊、助人为乐,单位对你好,是一种人文关怀,政府对你好,是一种以人为本。要求“你”要具有感恩的心,只有有了这种感悟之心,你才能体悟到真正的“对你好”。
后者包含的意思更为明确,也最为容易让学生去感受,处在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父母、朋友、单位、政府“对你好”的真正含义,相反的会产生叛逆,因此,即使是真正的“对你好”,如果不能被“你”所理解,那么“对你好”常常失去作用。这样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相信,大部分考生会从这个角度去立意。那就是从开始不能真正理解到真正理解的确是“对你好”,通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比较好。
“对你好”,有时候也是一种欺骗,是指表面看是“对你好”,实质是害了“你”,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比如父母溺爱孩子,表面上是对孩子好,实际上温室的孩子是长不大的,最终是害了孩子。朋友的义气常常害人害己,单位的“为你好”常常是镜花水月,政府的“对你好”常常是损害群众的利益。
“对你好”一般不可以直接作为文题,审题的时候,需要把文章内容的指向性再次缩小,即补出主语“谁”对你好。
材料之中特别强调“许许多多的思考”,因此,写作的过程之中就要写出对“好”的思维体验过程,是真好还是假好?
材料之中给出的“父母、朋友、单位、政府”四种,学生可以选择的只能是前面的两个,单位和政府还不是考生涉及的范围,当然,你还可以写出别的。
其中,识别“对你好”的真正含义才是考生思辨性的唯一亮点。
二、立意
亲情、友情甚至是早恋,将是这个作文的主旋律,老师、班主任也将是最熟悉不过的生活体验。立意的角度可以是父母、朋友、单位、政府,也可以是“你”。
父母、朋友、单位、政府可以立意为:多为对方谋利益;为你无私奉献;为了你,我心甘情愿;好心办坏事;别再一厢情愿了;请注意别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种爱叫做无私(心甘情愿);用心良苦有谁知;明明白白父母(公仆、朋友、老师)心等等。
“你”:理解别人的一片苦心;我终于明白;彻悟;明明白白你的心;浪子回头;请尊重我的意愿;真的是对我好吗;别再忽悠我(我们)了;不要用你的眼光考虑我的情况;站着说话不腰疼。
延展角度:过犹不及;强加的“好”让人受不了;别再对我“好”了;“对你好”,经过了才知道;问世间,谁会“对你好”;另类“对你好”。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对着大山喊:“你是个坏蛋!”大山回音,“你坏蛋,坏蛋……”孩子哭着跑回家对妈妈说,“大山那边有个坏孩子,他骂我坏蛋。”妈妈对他说,“你试着向他问好,或许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于是孩子又对着大山喊:“你好吗?”大山回音,“你好,好,好……”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放性试题
解析:
略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父母对孩子说“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你好啊。”单位领导对员工说:“我们采取这样的措施,是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联想。
请写一篇文章,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