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者,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__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刘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黄冠,道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能父母 捍:保卫B.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之 与:给

C.天祥泫然出 涕:眼泪D.其衣带中有曰 赞:颂扬

2.文天祥坚守民族气节、忠诚爱国令人钦佩,从侧面突出他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

(1)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4)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5)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6)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A.(1)(2)(5)B.(2)(3)(4)C.(1)(4)(6)D.(3)(4)(5)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文天祥在关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敬佩。

D.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29:26 免费下载:《2011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者,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__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刘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黄冠,道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能父母 捍:保卫B.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之 与:给

C.天祥泫然出 涕:眼泪D.其衣带中有曰 赞:颂扬

2.文天祥坚守民族气节、忠诚爱国令人钦佩,从侧面突出他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

(1)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4)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5)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6)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A.(1)(2)(5)B.(2)(3)(4)C.(1)(4)(6)D.(3)(4)(5)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文天祥在关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敬佩。

D.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本题关键词:巴齐礼拜堂,崇拜天体,yī sī lán jiāo 礼拜寺,西亚形式礼拜寺,天下之中,拜伦,陶弘景,弘力伤痛贴(弘力TDP理疗贴(弘力伤痛贴)),春不见,拜糖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