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B:翠翠是沈从文精心描绘而且被刻画得诗意洋溢的一个艺术形象,她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标准的下里巴人,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她清澈透明的性格。 C:人到了一定年龄记忆力就开始下降,拿东忘西,得鱼忘筌的现象也就常出现了。 D: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任性”“网红”“主要看气质”等流行语脱颖而出。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B: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否则作品的思想就难以透彻。 C: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颇具神秘色彩,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极光的色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D: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你莫生气。我信口雌黄,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从蔡襄的《荔枝谱》成书之后(1059),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B:心里想道:与这样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我才凝神注视它。 C: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D:“考试与评价(月刊)”是天仁报业集团旗下的老牌杂志,是中国期刊岗镇的《双效期刊》。
1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从蔡襄的《荔枝谱》成书之后(1059),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B:心里想道:与这样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我才凝神注视它。 C: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D:“考试与评价(月刊)”是天仁报业集团旗下的老牌杂志,是中国期刊岗镇的《双效期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 ; 。 。 。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①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②“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 ③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④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 ⑤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
A:①③⑤②④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②③⑤①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请分析第二句中两个“自”的作用。
(2)后两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1)白云舒展自如,泉水从容自得;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了云水的自由自在;这里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逍遥闲适的感情。(答题建模:从字面意思分析;结合诗句、表现手法分析;结合感情分析。简称“词义-句意-文意”)
(2)问清清的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表达了诗人钟情闲适恬淡(或清静闲雅),不愿看到社会波浪烦扰的思想情感(或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答题建模:一是解释句义;二是结合具体诗句,上下勾连,点明相关内容;三是突出全诗感情。)
阅读《咬文嚼字》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6分)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7.下列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的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区别。
B.字的直指的意义比联想的意义更有用。
C.字的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有用。
D.字的难处在联想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8.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烟”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日照香炉生紫烟 B.烟花三月下扬州
C.依依墟里烟 D.烟笼寒水月笼沙
9.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必须做到让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完美结合起来。
B. 直指的意义固定、明显、确实,它更适宜于科学的文字,因为它可以使科学的文字更精确。
C. 联想的意义难用,但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它,因为它可以使诗文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D.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所以妙,就在于它巧妙地使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
7.D
8.C
9.A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段有中心句,即第一句“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由此可以知D项概括最准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C项中的“烟”是指炊烟,其它三项的“烟”指像烟一样的水雾之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A.“都必须做到”说法绝对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惠山烹小龙团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试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的妙处。(4分)
(1)【解析】主要运用了夸张。后三句“翻动五湖天、松声万壑传”等,将眼前之境夸大,具有宏阔的视野1分;运用了比喻。将“萦回的石路”比做九龙的脊背,生动形象1分。运用了对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产生了极佳的音韵美。1分。
(2)【解析】(1) 本意是说“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1分。这里作者借助奇妙的联想1分,好像作者变成了神仙,只身携带天上圆圆的月亮,照耀、浸润在这惠山泉里――明月照着泉水与清茶泡在泉水里――都具有清沁肺腑的意味。这种联想,产生了奇妙的艺术张力。2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