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9日,____在( )议会发表了题为《风雨同舟共创未来》的演讲。
A:巴基斯坦 B:印度 C:缅甸 D:柬埔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来挺有意思的,有时 ---- ,三句话没聊完便成了莫逆,有时则相交十
年八载, ----的,却总觉得像隔了层窗户纸,无论如何也 ----不起来。
A:一目了然,风风雨雨,亲热 B:一见钟情,风清云淡,亲密 C:一见倾心,风雨同舟,亲爱 D:一见如故,风平浪静,亲近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国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 的民族魂。
A:风雨飘摇 百炼成钢 B:风雨飘摇 百折不挠 C:风雨同舟 百炼成钢 D:风雨同舟 百折不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
你一定有“风雨”的难忘记忆,关于“风雨”,你一定也有所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风雨”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60分)
作文等级 | 评分标准 |
一类卷 (60~54分) |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
二类卷 (53~48分) |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
三类卷 (47~36分) |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
四类卷 (35~18分) |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
五类卷 (17~0分) |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
加分 |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
扣分 | 1.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扣1~3分。 5.泄露考生真实身份,扣1~3分。 |
作文(50分)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请以“面对风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信息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经查实,酌情扣分。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以上。
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
你一定有“风雨”的难忘记忆,关于“风雨”,你一定也有所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风雨”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略
大难兴邦!我们风雨同舟!之所以能取得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决定性胜利和玉树抗震救灾第一阶段的胜利并开始了灾后重建,是因为我们弘扬了_____的民族精神。①团结一致 ②勤劳勇敢 ③自强不息 ④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选出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
A:负出代价 天翻地复功亏一篑 功名利禄 B:恭恭敬敬 供认不讳 勾勾搭搭 浑水摸鱼 C:风言风语 风雨同舟 风云变幻 风烛残年 D:勾心斗角 苟且偷生 苟延残喘 狗急跳墙
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
A:风土人情 风言风语 风雨同舟 风云变幻 B:风烛残年 逢场作戏 逢凶化吉 奉公守法 C:奉若神明 凤毛麟角明火直仗名记不忘 D:扶正祛邪 服服帖帖 浮光掠影 俯拾即是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各国人民心心相印、携手同行,战胜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展现 、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②领导干部掌握各种权力,如何运用权力管理好“众人之事”?就是要做到 ,做到“思无邪”、秉正义、走正道。 ③即使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时刻,还有人 地抛弃和平__,以求重掌发动战争之权杖。
A:同舟共济 不偏不倚 处心积虑 B:风雨同舟 中庸之道 殚精竭虑 C:同舟共济 中庸之道 处心积虑 D:风雨同舟 不偏不倚 殚精竭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