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陈亢退而喜曰 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③告诸往而知来者 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上海对“美眉”、“恐龙”、“PK”、“粉丝”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齐白石画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C:修志工作者要有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搞地方志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广泛涉猎方方面面,把住质量关的关键是观点要正确,述而不作,不是没有观点。 D: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孝,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请结合孔子的政治倾向分析,孔子对待学问采取“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原因。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评价示例:周礼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有其优秀积极的一面,也有陈腐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它,批判地继承,全盘否定或全盘接收都是片面的。(观点自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因为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礼,“信而好古”、“好古,敏以求之者”都表现了他的这种倾向。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天理、歌颂礼乐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相和相应的。因为他对周礼的这种顶礼膜拜而使他不敢有丝毫的个人创新(“作”),只能照原样“述”而已。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9.15)
23.“窃比于我老彭”,孔子把自己比作名气远不如自己的“老彭”,怎么理解?(2分)
答:
24. 孔子对文化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有人说,这种做法不利于创新;有人说,这种做法有利于传承……请说说你对孔子这个态度的看法。(3分)
答:
23.(1)表现孔子的“孙(逊)以出之”的君子之风,在文化传承上的谦逊向学的品德。
(2)“周监于二代”,老彭为商代贤者。此语表现孔子在“克己复礼”上的文化自觉性。(另外解说,能自圆其说,亦可)
24.(自圆其说,酌情给分。但一定有明确观点,分析理由或依据。)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经过历史上的风风雨雨,今天的人们对价值观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②孔子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 ③依孔子的思路,“述”是述其历史,“信”是珍视历史中内含的价值,历史中自有 价值,所以要“述而不作”。 ④我们现在反思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理解到其中是有深刻含义的。 ⑤现实中价值失落,所以才“信而好古”。 ⑥此语颇为人诟病,被看作保守、复古。这恐怕是一种误解。
A:⑤①⑥②③④ B:②⑥③⑤①④ C:⑤④②⑥①③ D:④②③⑥①⑤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经过历史上的风风雨雨,今天的人们对价值观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②孔子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 ③依孔子的思路,“述”是述其历史,“信”是珍视历史中内含的价值,历史中自有 价值,所以要“述而不作”。 ④我们现在反思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理解到其中是有深刻含义的。 ⑤现实中价值失落,所以才“信而好古”。 ⑥此语颇为人诟病,被看作保守、复古。这恐怕是一种误解。
A:⑤①⑥②③④ B:②⑥③⑤①④ C:⑤④②⑥①③ D:④②③⑥①⑤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经过历史上的风风雨雨,今天的人们对价值观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②孔子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 ③依孔子的思路,“述”是述其历史,“信”是珍视历史中内含的价值,历史中自有 价值,所以要“述而不作”。 ④我们现在反思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理解到其中是有深刻含义的。 ⑤现实中价值失落,所以才“信而好古”。 ⑥此语颇为人诟病,被看作保守、复古。这恐怕是一种误解。
A:⑤①⑥②③④ B:②⑥③⑤①④ C:⑤④②⑥①③ D:④②③⑥①⑤
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可以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除了“述而不作”、善于诲人之外,还有( )
A:主张德政,反对暴政 B:重视伦理道德的研究 C:提出民本思想 D:认为要尊重人的个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