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列语句(15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
(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分)
(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
【答案】(1)越过别的国家(晋国),把远方的国家(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样做的难处。(2)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边疆,又要扩张他西面的边境。(3)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4)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5)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远——远方的国家(形容词作名词),鄙——作为边邑(名词动用)。(2)既——已经,东——在东边(名词作状语),封——作为边疆(名词动用),肆——扩张。(3)假借——宽恕,毕——完成。(4)卒——突然,意——意料到,度——常态。(5)所以——表原因,乃——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句子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f072a01d017cb710.jpg]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使……成为疆界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怀恨在心 D: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远 ②既东封郑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此亡秦之续耳 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⑩箕踞以骂曰
A: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⑥④⑦/⑤⑩/⑧/⑨ C:①⑥⑨/②③/④⑦/⑤⑩/⑧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⑩/⑧/⑨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D:太子及宾客知其使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15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失其所与,不知。
(3)秦兵旦暮渡易水。 (4)诚能得樊将军首。
(5)樊将军以穷困归丹。 (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8)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9)秦王还柱而走。 (10)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1)素善留侯张良。 (12)君安与项伯有故?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14)不如因善遇之。
(1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1)边境;(2)结交(亲附);(3)很快;(4)如果;(5)走投无路(处境困难,陷于困境);(6)被;(7)一段时间后;(8)打开;(9)环绕;(10)倒下;(11)和……交好;(12)怎么;(13)带领(使……跟随);(14)趁机;(15)责备。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需逐项结合句子内容加以解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使……成为疆界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怀恨在心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党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 ⑤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常以拔剑撞而破之 ⑨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A:①③④/②⑤/⑥⑧/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⑨ D:③⑥/④⑤/①②/⑦⑧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