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
1.王曰:“此鸟不飞则已, ;不鸣则已, 。(《滑稽列传》)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3.有志者,事竟成。 , 。苦心人,天不负。
, 。(蒲松龄)
4.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刚正不阿, ; ,著成信史照尘寰。
1.一飞冲天,一鸣惊人。2.风萧萧兮易水寒。3.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4.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
解析:
无
诗歌阅读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有何特点?
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比喻的含义如何理解?
【小题1】用了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意象(2分)挂图可感美难触形,代数能晓情而无觅解,弦有音而独响,雨如珠而无线,桨橹靠近岸却不能抵岸。(1分)它们都是可以感受却不能明确、无法实现,正好传达了思念的深沉难消,缠绵难了的特点。(1分)
【小题2】“蓓蕾”充满希望等待开放,“默默”使等待略显孤独,思念就是团聚的等待,“蓓蕾”形象地表现了包含着热切等待和深切希望的思念。(2分)
“夕阳”是一天的终了,希望的落空,“遥遥的注目”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2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解析:
(1)首联出句写自然环境险恶,对句用胡马飞驰表现军情紧急。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在内容上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氛围;在结构上为下文描写边将出场作了铺垫。
(2)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简述《围城》中的三闾大学
方鸿渐到了三闾大学发现,这是所为了躲避战乱而重新组建的学校。学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学生,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托故不来。整个学校乌烟瘴气: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言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故事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述《红楼梦》中你最难忘的一个情景 。
黛玉无意中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病日重一日。此时贾府上下人都忙宝玉的婚事,黛玉病榻前冷冷清清,她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只求速死。就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黛玉只叫了声:“宝玉,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
解析:
考查对作品重点情景描写的深刻理解。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内容,深刻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信息。
谈谈《雷雨》标题的作用。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哈姆雷特并非“完人”,表现在哪些地方?
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21.在袁枚看来,诗歌创作应该提倡________,反对_______和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作答)
性灵 考据 堆砌(或铺排)
解析:
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
(2)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卒相与欢, 。
(4)有善始者实繁, 。
(5) ,吾将上下而求索。
(6)亦余心之所善兮, 。
(7) ,不指南方不肯休。
(8)学而不思则罔, 。
略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野 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
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
【小题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小题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草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