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灌水之,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之北

B.故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有此人

C.皆山水之者 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入也 潭中鱼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

15. A  

16. 示例: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

17.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 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19. 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灌水之,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之北

B.故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有此人

C.皆山水之者 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入也 潭中鱼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ae92c53858631677.jpg][f94033906b547c3a.gif]

愚 溪(6分)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11.为下边语句加上两个标点符号。(2分)

可 以 染 也 名 之 以 其 能 故 谓 之 染 溪。

12.写出下边语句的大意。(2分)

(1)灌水之阳有溪焉

(2)故更之为愚溪

13.愚溪原来叫什么名字?(2分)

11.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12.(1)灌水的北边有一条小溪。(2)所以,(我)将它的名字改为愚溪。

13.冉溪,

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流入于潇水 B:莫如西 C:西望夏口,望武昌 D:下江陵,顺流而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灌水的南边有一条小溪,向东流人潇水。) 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大小官员都聚集在左丞相的府中,都想不出办法来。)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 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

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舞幽壑之潜蛟  ③欲辟土地,朝秦楚 ④东流入于潇水  ⑤得其尤绝者家焉 ⑥今王鼓乐如此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⑧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A: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B: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B: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不受时俗的约束,向我学习。 C: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译: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东面的河流流入潇水。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之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他们的后代之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 B: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C: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溪水即使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善于映照万物。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__,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予是溪 家:安家

B.今是溪独见辱于 愚:我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涵盖

D.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寥:孤独

14.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染也/予愚触罪

B.予虽不合俗/纪溪石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灌水之阳有溪

D.睿为愚者也/昏然同归

15.翻译画线语句

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16.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

13.D

14.C

15.

(1)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奇特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

(2)如今我遇到贤明的君主,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大凡愚蠢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我的了

16.

(1)愚溪“无以利世”,我“不合于俗”,都于世无补。

(2)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的愤懑不平(批评)。(其中,答出具体内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等任意一个得1分,答出情感态度是“愤懑不平批评”或“批评”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结合语境,利用语法知识来分析词语的意思和用法。D项,“寂寥而莫我知也”,回归语境,“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这地方是说“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可见“寂寥”不是形容人的孤独,而应是“寂寞清静”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D项,可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寂寥”的意思和用法。

14.本题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以”,用来;第二个“以”,因为。B项,第一个“于”,和,与;第二个“于”,在。C项,两个“焉”,兼词,与此。D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修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1)虚实意识,(2)结构意识:(3)句位意识。(4)呼应意识。(5)语气意识: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错”,错落;“皆山水之奇者”的句式,译为“山水中的奇特之处”,或“奇特的山水”皆可;“以”译为“因为”;最后的“以”译为“用”“焉”为代词用法,可译为“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或“用愚字来玷污它们”。第二句中,“有道”可以为“有道明君”“生命天子”“贤明的时代”等等皆可,要体现其名词性;“违于理悖于事”可分开译,也可作为互文用法合在一起译:“凡”要译出“大凡”“凡是”等皆可;“莫我若也”是宾语前置。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6.题干问的是“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理解“适类于予”的意思,意思是“正像我”。然后找出“我”与“愚溪”的相似之处。第三节“无以利世”,最后一节“予虽不合于俗”,这两处内容是说“我”和“愚溪”都对这个社会没有补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文的概括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然后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比如本题,就可以到文中找到“适类于予”这句话,理解其意思,然后找出“愚溪”和“我”的相似之处。最后组织答案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以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二是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很好地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万物,包罗各种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写了《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__,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7.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予是溪 家:安家

B.今是溪独见辱于 愚:我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涵盖

D.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寥:孤独

18.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染也 / 予愚触罪。

B.予虽不合俗 / 纪溪石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 / 灌水之阳有溪

D.睿为愚者也 / 昏然同归

19.翻译画线语句

(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20.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

17.D

18.C

19.

(1)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奇特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

(2)如今我遇到贤明的君主,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大凡愚蠢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我的了。

20.

(1)愚溪“无以利世”,我“不合于俗”,都于世无补。

(2)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的愤懑不平(批评)。(其中,答出具体内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等任意一个得1分,答出情感态度是“愤懑不平批评”或“批评”得1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D项所给句子结合上下文翻译过来应为“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因此,“寂寥”应为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寂寞清静”。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⑤根据字形推断词义。⑥语境分析推断。

18.

试题分析:C.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不译。A.前一个“以”,介词,凭借;后一个“以”,介词,因为。B.前一个“于”,介词,表引进对象,不译;后一个“于”介词,在。D.前一个“而”,表转折,可译为“却”;后一个“而”表修饰,不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①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③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④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⑤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⑥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9.

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重点实词和句式的落实。(1)句中,“错”,参差错落;“皆山水之奇者”,定语后置,译为“山水中的奇特之处”,或“奇特的山水”皆可;第三句中“以”译为“因为”;最后的“以”译为“用”;“焉”为代词用法,可译为“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或“用愚字来玷污它们”。(2)句中,“有道”可以为“有道明君”“生命天子”“贤明的时代”等等皆可,要体现其名词性;“违于理悖于事”可分开译,也可作为互文用法合在一起译;“凡”要译出“大凡”“凡是”等皆可;“莫我若也”是宾语前置要译出,如“没有谁比得上我的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0.

试题分析:本题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在后三段,作者在第三段说“……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最后一段又说“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予虽不合于俗……”据此可分析出作者认为自己与愚溪的相似之处。另外还要考虑到,作者写此文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气,愚溪并不愚,而作者也是一个真的智者,所以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隐含着对世道不公的批判。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找准答题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注意不要遗漏细节,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归纳得出答案。本题解答时就要首先找到信息所在区间——文章的后三段,然后围绕关键句“适类于予”,圈定主要信息,即可概括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