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1.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2.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余饮三大白______________ ②说相公痴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作者以舟子的话结尾,一个“痴”字,可谓含义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填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与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湖心亭看雪

江 雪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1.①勉强;    ②不要

2.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条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舟子对作者说“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快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意到即可)

5.

    湖心亭看雪

   江    雪

描写

手法

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

雅趣相互映照。

使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

表达

感情

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

的愁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 ) (2)余一小舟( )

(3)余强饮三大而别( ) (4)客此( )

2.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本文结尾借舟子之口说作者“痴”,舟子的话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你觉得作者痴迷于什么?

答:

4.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湖心亭看雪》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是景中含情,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无案牍之劳    身体、形体          (2)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3)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庄        (4)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 《陋室铭》中,刘禹锡通过写自己的陋室表现了他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爱莲说》中,周敦颐通过写自己爱莲花,表现他淡泊名利(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4示例:爱莲花,莲花亦素亦洁。/爱莲花,莲花香远益清。

阅读下面的文字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日更定( 这 )  B.湖中焉得有此人( 更加 )

C.毳衣炉火( 穿着 ) D.此( 客居 )

2.下面句子的翻译,其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C.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没有人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D.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白:上下一 余强饮三大而别

B.余:住西湖 上下十里间

C.更:是日定 湖中焉得有此人

D.及:下船 郡下

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日更定 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 哀转久

D.饮:拉余同 余强三大白而别

1.B 

2.C 

3.D 

4.B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上下白/则舸无迹B.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C.天与云与山水/未复有能其奇者D.湖中人鸟声俱/哀转久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用原文填空。(2分)

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情绪是一波三折的,作者不惧寒冷“□□□□□□□”,然后被眼前“□□□□,□□□□□□□,□□□□”的雪景所迷住,接着湖心亭的巧遇更让作者“□□”,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9.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6.(3分)D(A.全/数词,一 B.独自/老而无子的人C.跟、和/参与。这里指欣赏  D.动词,消失)

7.(2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8.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大喜(2分)

9.(3分)C (“被迫”是对“强”的误解,文中也没有赶紧离去之意)

张岱《湖心亭看雪》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余一小船( ) ⑵拥衣炉火( )

雾凇沆砀( ) ⑷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用原文语句回答。

⑴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宛如中国画中写意山水意境的句子是:

⑵以他人之语表自己脱俗情趣的句子是:

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

5、亭中饮酒二人见了作者为何“大喜”?

答:

6、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答:

1、⑴撑,划      ⑵鸟兽的细毛     ⑶水气凝成的冰花     ⑷哪能   

2、⑴只有形如一线的苏堤,像一点的湖心亭,和我所乘的一叶小舟,以及船上两三位小米粒大小的客人。⑵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像相公一样痴迷的人。  

3、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及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写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5、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因此两人大喜,感叹遇一知音。 

6、不多余。作者意在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日更定/ 问其姓氏,金陵人B.、湖中得更有此人 / 心不在

C.一童子烧酒炉正 / 人声鼎D.、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舟子说的“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课文第一段□□□□□□□呼应,又在□□□□□□□特定的情境下,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子之见,但“痴”字是对作者最确切的评价,“痴”字体现了作者痴迷于□□□□□□□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4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就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6、C (3分)

7、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4分)

8、(4分)独往湖心亭看雪,湖中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山与水,有两人铺毡对坐。

9. D (3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日更定/ 问其姓氏,金陵人B.、湖中得更有此人 / 心不在

C.一童子烧酒炉正 / 人声鼎D.、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舟子说的“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痴”字的?(4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就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6、(3分)C

7、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4分)

8、(4分)“独往湖心亭看雪。”   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子之见,但“痴”字是对作者最确切的评价。“痴”字体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9、(3分)D

译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的游人和鸟儿的声音都沉寂了。

2.(湖心亭的花草树木上)结满了冰花,四周弥满着白气,天空和云朵、远山、湖水,从上到下全都变成了白色。

3.湖面上的影子,长长的堤坝只有一道痕迹了,湖心这也只有一个点儿了,我的小船像一株小草,船上的人像两三个小点了。

4.湖心亭上怎么(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5.不要说相公(您对自然山水)很痴迷了,还有比您更痴迷的人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