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会稽”在今天什么省?
A:浙江 B:江苏 C:山东 D:安徽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分别出自哪两位名人之口?( )
A:但丁 雪 莱 B:雪 莱 但 丁 C:拜伦 泰戈尔 D:泰戈尔 拜 伦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阆苑仙葩”和“美玉无暇”分别指的是( )
A:林黛玉 贾宝玉 B:贾宝玉 林黛玉 C:薛宝钗 贾宝玉 D:林黛玉 薛宝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的作者是( )
A:苏轼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怀素
在古汉语中,表示地理位置的“阴、阳”的习惯说法是( )。
A:山南为阳、水北为阴 B:山南为阴、水北为阳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场“橙色风暴”首先从博库书城开始,慢慢的,已经( )整个浙江省内的新华书店。被称作“橙色风暴”,是因为凡是打折书的封面,都贴着( )的橙色标签。
A:席卷 醒目 B:覆盖 统一 C:遍布 一致 D:占据 明确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危而不持,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是谁之过与?(《论语》)
(2)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5)四围山色中,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1)颠而不扶 龟玉毁于椟中
(2)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3)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齐人勿附于秦 则胜负之数
(5)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解析:
每小题2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末句的数字运用之妙历来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宦游思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一直高踞城楼,俯视大江,凭栏回望,远眺通向乡关之路。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知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 注:人物形象,2分;分析2分。
(2)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乡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答夸张手法亦可);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使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注:每条2分,答对两条即得满分4分。
解析:
略
补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
1.明月隐高树,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
2. ,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4.阁中帝子今何在? 。(王勃《滕王阁》)
1.长河没晓天。2.云霞出海曙。3.胜作一书生。4.槛外长江空自流
解析:
无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 ① 谢将军:镇西将军谢尚,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邀请他彻夜长谈,从此袁宏名声大振。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简明而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 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 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2)“空”字是“白白地”、“无用地”的意思,强调对谢将军的怀念是毫无用处的(1分。这个“空”字统领了颈联的内容(1分)。颈联指出,“我也能象袁宏那样高吟好诗,可是没有谢尚那样的人来说,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识才之人来赏识“我”的才华,与颔联的“空”来呼应,抒发怀才不遇的深沉叹息。(2分)
(3)尾联想象(1分)次日一早扬帆远去,落叶纷纷的情景(1分),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凄冷寂寞,体现无尽的伤感之情。(1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