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昌龄《送魏二》,完成试题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第二句中“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雷雨》第—‘幕开始时,四凤要去给太太繁漪送药,他父亲鲁贵却再三阻挡,想要敲诈钱财用来赌博,因为他掌握了两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一是大少爷周萍和四凤有暧昧关系,二是周萍又与他的后母繁漪有暖昧关系。
请写出《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的第三个阴谋,并指出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换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这个阴谋是矛盾冲突的高潮。
古诗文阅读题
(09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答:
(1)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解析:
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感情。
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标签】诗歌鉴赏
“知识就是力量”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分别出自哪两位名人之口?( )
A:马克思 托尔斯泰 B:高尔基 培 根 C:培 根 高尔基 D:托尔斯泰 马克思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抱持宝匣,向江一跳。”其刚烈悲愤之情正与《红楼梦》中的那个人物相同( )
A:林黛玉 B:晴雯 C:尤三姐 D:尤二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孟郊 D:贾岛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原意是指( )。
A:元宵节 B:重阳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浣溪沙①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 ①此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美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1)“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请简要分析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1)
[57f7fa38cd62a390.jpg]
(2)
[ed01f8c163cd72d6.jpg]
解析:
略
古代诗歌阅读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
【小题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画”字,则似言峰之本无,(1分)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如画,(2分)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分)
【小题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最后一句。首句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后文登眺之事。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第三句“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 “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尾句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第一问2分,第二问解析4分,前三句一句解析1分,尾句总结1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