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以后,新诗发展渐入高潮,创作日渐丰富且风格日渐多样,其中“雨巷诗人” 戴望舒和抒情诗人徐志摩享有成名。 B:在死气沉沉的高公馆,觉新、觉民代表的是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封建 的叛逆力量。小说《家》正是通过他们来表现和赞颂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的。 C:曹禺在《雷雨》中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 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短短一天之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红楼梦》里晴雯嫉恶如仇、心直口快,具有__精神。这些性格特点在“抄捡大观 园”中,从她掀箱、倒箱的动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诗歌鉴赏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后两句历来被认为感人至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请从诗歌表达的艺术手法方面说说原因。

【小题1】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的同情,同时也有对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讴歌。

【小题1】运用了虚实对照的手法,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战士的阵亡与妻子的深切等待之间的巨大反差造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篱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__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1分)

(2)全诗借物寓理(借物抒怀)、象征,以及对比、比喻等手法(2分),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__去又来”进行对比,(1分)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__”象征意义,(1分)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1分)


解析:

(1)“诗眼”在古诗中既可指炼字巧妙的字眼,也可指概括诗歌情感的字眼或诗

句。由于本题所问的是全诗的“诗眼”,显然应当指后者。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

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

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 B:《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C:《论语》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根本,而“仁”是实现“礼”的前提。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被称为狄更斯 “半自传体” 的小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此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1)本诗通过描写了露水坠落,寒月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愈远而愈响的泉水声,山上的鸟儿有时偶尔鸣叫一声……"露" "月" "泉" "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2分)描绘了一幅孤寂冷清的画面,(1分)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心境。(1分)

(2)以动衬静,(1分)用泉水声、鸟儿的鸣叫声反衬了四野的空旷和寂静。(1分)更好地表现诗人内心的寂寞郁悒。(1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利“啼呜”的描摹(2分)写山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1分)。

(2)“独”突山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  “空”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相依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解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2)亦余心之所善兮, 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评论三国人物时,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试举《三国演义》中的例子加以评论。

曹操是奸雄,既奸诈又狠毒。官渡之战中,他对前来投奔自己的许攸赤脚相见,并接受许攸的计策,偷袭袁绍粮仓,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后来又因许攸对自己多次无礼而残忍地将其杀害。但曹操也有可爱的一面。他为了迎回被自己骂回娘家的丁夫人,亲自上门,又是笑脸,又是好话,甚至允许丁夫人改嫁。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请对《边城》中的翠翠的形象进行分析。

要点: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

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当翠翠想到自己走后,爷爷的孤独、凄苦、伤心与焦虑时,她又不免担忧起来。于是认真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走……”这是怎样一幅充满祖孙之爱的人间情画啊。


解析:

考查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简述《子夜》中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情景。《子夜》

就在吴老太爷遗体入殓的那天下午到晚上,在双桥镇,七里桥农民暴动的消息传来,平时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的吴荪甫的舅父曾沧海也交上了霉运:仆人阿二的顶撞、姨太阿金和儿媳的争风吃醋、与费小胡子斗心机的失败、儿子与姨太的乱伦,这一切使曾沧海再也忍耐不住。正当他破口大骂之时,农民暴动队伍攻破了双桥镇地方兵团防线,阿金的原丈夫进宝带领一些人冲进了仇人曾沧海的家,逮住并押走了曾家父子。由于路上遇到宏昌当的兵团伏击,曾家驹趁乱逃走,假扮农民军洗劫了锦华洋货店。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三年来苦心经营的的王国美梦。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构思。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