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是谁说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下列各句中,“服”字作“佩带”解的是( )。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D: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修文德以来之:

加强文德教化来使他们归顺。

下列句子中,有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A:左右欲刃相如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

A: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答案】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像这样,如果远方的人不顺服,就用仁政招徕他们;来了之后,就要安抚他们。现在你仲由与冉求辅助季氏,远人不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反而想着在邦国内部使用武力,我担心季孙氏的危险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内部。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

考点:对文言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故人不独亲其亲 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

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 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 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

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选自《论语》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解析:

参考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