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成语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 )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菲尔普斯这位游泳天才在水立方上演的勇夺八金的神话,令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C: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D: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创作以前。  

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下列句子修辞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等我进人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小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那好像是江上的渔火。

文章有各种标点,如逗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句号等,人生之路也有各种“标点”,请以任意三个标点为喻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写出你的经历或感悟。(60字左右)

答:

示例①:逗号是人生旅途的驿站,告诉我们要常常反省;感叹号是辉煌的成绩,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句号则是生命之歌的尾声,写下了一生的圆满。


解析:

示例①:逗号是人生旅途的驿站,告诉我们要常常反省;感叹号是辉煌的成绩,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句号则是生命之歌的尾声,写下了一生的圆满。

能与下面的句子衔接,并运用了比拟手法的一句是: 文章要舍得割爱,

A:方能做到言简意赅,甚至字字珠玑。 B:方能将最丰富的思想感情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C:方能将最丰富的思想浓缩,盛入最小的词语器皿中去 D:就像果树要剪去一些枝条,方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公木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折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汇入“世界文学”的__了。文中的三个比喻①“九曲黄河”、②“黄河之水天上来”、③“奔流到海不复回”,分别比喻什么?

答:① ;② ;③

①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②新诗继承与发展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③新诗汇入了“世界文学”的__。


解析:

这道题实际上考查的还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把握比喻的构成,找出本体但是关键,如①对应的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一道长流”这句话,且句中有比喻词“好像”,但本体是“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还是“民族传统”?就需要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形上加以区分了,通过比较可得出:奔流的九曲黄河还是跟传承的民族传统能够更好地对应,即可确定答案,其他两个也是如此。①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②新诗继承与发展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③新诗汇入了“世界文学”的__。

逢年过节,人们往往用贺卡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真挚的感情,请根据要求,用优美含蓄的语言写一段话,运用一种修辞。(2分)

  写给曾经开导过自己的老师:

小苗得以茁壮成长,是阳光雨露的滋润;春藤得以攀援,是靠树干的扶持;桃李得以成熟,是靠大地的培育。谢谢您曾给予我的指导,老师!

选出与例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一位哲学家说:“机械是手的延长。”

A:这棵树长得很结实。能够抵御冬天的寒冷,它好像在等待严寒过去,好开出春天的花朵,表示它的快乐。 B:祖国与自由,就像我穿的外套,对我是一件有用的东西。 C:下面的图画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水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D:小时候的好多事情,像和几个小伙伴去瓜园偷瓜吃,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下面从修辞方面对语意进行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借谢灵运来写自己清高脱俗的情怀。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来写雪景,侧面描写的句子又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上句有词语缩减现象,翻译时必须补出相应内容才能符合文意,即“夜舂”后补出“谷子”,“疏钟”后补出“声音”。 D: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这句话出现上下文用词不同而意义相同的现象,如“民”和“物”,其实都指代百姓。

下列句子中没采用修辞手法句式的一项是

A: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B: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