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是科举考试中的( )
A:院试 B:乡试
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诗人辈出,最为著名的有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杜牧等。 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散文复古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八位著名散文作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完元、汤显祖等。 C:我国的戏曲艺术在元代达到了成熟,出现了杂剧这一戏曲形式。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吴汉卿、王实甫、马致远、汤显祖等。 D:明清两代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出现了许多不朽之作,其中被称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四大名著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洞庭阻风
张 泌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①浪高三月渡,绿扬花扑一溪②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枉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注】①青草:指青草湖。②一溪:指湖边的港汊。
首联、颔联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阻风”的?
这首诗颈联、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1】①江面上空荡广阔,景物萧然;②钓船因风大被迫整日停泊岸边;③暮春三月,风劲浪涌;④岸上杨花四处飞扬,迷蒙一片。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小题2】最后两联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也可答成衬托或对比)。抒发了作者因风伤春、羁旅忧愁的情怀。
解析:
略
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请简述“出陇上诸葛妆神”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
(2)他(伽西莫多)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第一次伽西莫多给他帮过忙,第二次阻止过他。他想起成千的细节详情,觉得抢走埃及姑娘的一定是副主教无疑了。
“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指的是哪两件事?请简述。(《巴黎圣母院》)
答()题
(1)示例:孔明因缺粮引兵至陇上割麦,司马懿事先预料到,率军到各郡麦田守护。孔明令姜维、魏延、马岱装神弄鬼,带兵迷惑魏军,魏兵无不骇然。司马懿不知来者是人是神,三日不敢出城。孔明乘机令三万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走。
(2)示例:第一件:克洛德指使伽西莫多,帮他在街上抢走爱斯梅拉达,但被甘果瓦和弗比斯阻止了。第二件:爱斯梅拉达被伽西莫多从刑场救下后,藏身于教堂,克洛德黑夜摸到她的屋子,欲行不轨,爱斯梅拉达吹响铁哨,叫来伽西莫多,阻止了克洛德。
解析:
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代的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 B: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诗近体诗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C:词在唐、五代时就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也叫长短句。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D: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对酒① 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答: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1分)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1分)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1分)
(2)(4分)答:“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2分)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2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诗大量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仿照下面的示例,再从诗中找出两处进行赏析。
示例:“皎皎”:突出织女星的光辉,使人联想到织女娇艳的容颜。
① (1)参考示例:“纤纤”极言手的细长秀美,使人联想到她优雅的体态和温柔的气质;
②
本诗与秦观的《鹊桥仙》都以“牛郎织女”为题材,试简要分析二者抒发的情感的不同。
【小题1】参考示例:“纤纤”极言手的细长秀美,(1分)使人联想到她优雅的体态和温柔的气质;(1分)
“札札”:写织机发出的快捷有规律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和勤劳,也可联想到织女思夫的孤寂和苦闷; “脉脉”:写默默地用眼睛的凝视来表达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蕴含织女情感的深沉与专一。(“迢迢”遥远,“盈盈”仪容美好,水清浅亦可)(每句2分)
【小题1】《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的离隔,抒发的是夫妇的离别之苦。(或:本诗表面是写织女对牛郎的相思,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或: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喟叹,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秦观《鹊桥仙》写的是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就不必朝朝暮暮形影相随。抒发的是对理想而圣洁、永恒而忠贞爱情的热情歌颂之情。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析其妙处。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小题1】
[c44db4a292f4c342.jpg]
【小题1】
[6bdafa720e699a86.jpg]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
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古今兴亡、盛衰无常的情感。(2分
【小题2】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树的无知反衬了有感觉之人的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4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1).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
(2).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解析:
(1)答出两点得4分
(2)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