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归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20字))

答:

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形象性语言的再表述”能力,句中的“孟姜女”是借代“控诉长城的人”或“控诉建筑长城的人”,泛指“对长城持否定观点的人”。

下面的比喻句形容的是“有力的话”。仿照这两个比喻句,写两个形容“亲切的话”的比喻句。

这几句话,好像枪膛里射出的一排子弹,使他的心灵受到猛烈叩击;这几句话,好像落在身旁的重磅炸弹,使他的头脑产生剧烈震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话,如一注甘露,使他干涸的心灵得到润泽;这几句话,如一缕阳光,使他感受到了温暖。


解析:

可以根据自我体会或所闻来写。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对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 B: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运用拟人手法,把阴山写得恬美而有生气,表现了阴山一带和平、安宁、静谧的氛围。 C:山上有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风帆”“飞雁”的美丽与生动。 D: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小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运用了对偶手法,表现了对战士的敬仰和对苍蝇的鄙弃。

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格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对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下列文句用了一些修辞技巧,理解时应把语序做适当的调整,其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说明:画线部分应理解成“断发誓天”。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说明:画线部分应理解成“上下鸣声”。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明:画线部分应理解成“但少吾两人者如闲人耳”。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说明:理解成“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

答:

关键的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辉;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解析:

对下面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们的筋骨和脊梁。( 运用了比喻方式,喻指不细致的工作作风。) B:“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运用了比喻方法,喻指不细致的工作作风。) C:我的心常在__的岛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作者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我在__的日子里充满了苦闷彷徨的感情,如果没有光明在前面引路,也会消沉下去。) D: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中展开枝叶,像是和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样子。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该似的。(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美。)

选出下列成语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 )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菲尔普斯这位游泳天才在水立方上演的勇夺八金的神话,令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C: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D: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创作以前。  

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