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____。

A:蜕化 B:褪化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请简要概括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在写景叙事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小题1】(5分)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2分)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现作者摆脱了世俗纷扰后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3分)

【小题2】(5分)上片写隐居之所环境幽雅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2分)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3分)


解析:

2010年中秋节,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召开了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会上主持人引用两句诗作为开场白,引起了在座留美学生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位主持人引用的两句诗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小题1】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用拟人手法(此处以结合诗句略加分析代替手法也可)形象传神地表现出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2分)

【小题2】都是托物言志的诗(手法),通过对梅花高洁傲岸品质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坚守节操、清高不合流俗的高洁的精神追求(思想)。要结合诗句略作分析,思想内容只写花不写人的扣1分,思想内容写成奉献、付出的不得分(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这点学生基本想不到)(4分)


解析:

诗歌阅读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有何特点?

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比喻的含义如何理解?

【小题1】用了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意象(2分)挂图可感美难触形,代数能晓情而无觅解,弦有音而独响,雨如珠而无线,桨橹靠近岸却不能抵岸。(1分)它们都是可以感受却不能明确、无法实现,正好传达了思念的深沉难消,缠绵难了的特点。(1分)

【小题2】“蓓蕾”充满希望等待开放,“默默”使等待略显孤独,思念就是团聚的等待,“蓓蕾”形象地表现了包含着热切等待和深切希望的思念。(2分)

“夕阳”是一天的终了,希望的落空,“遥遥的注目”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2分)


解析:

《围城》写人,各具其神,即以写人的面部为例,也足见其幽默修辞手段丰富多彩。请简述其中一例。

汪处厚:谁知道没有枪杆的人,胡子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能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嘴上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


解析:

考查对作品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述方鸿渐家乡演讲__

方鸿渐回老家后,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当地县立中学的校长请他讲演“西方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不料他在匆忙中忘带讲稿。面对台下的学生,他胡扯西洋的东西只有两样在中国社会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方鸿渐卖弄小聪明,结果闹了一场笑话。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述《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鲨鱼与搏斗的经过。

制服大鱼后,桑提亚哥在返航途中又同鲨鱼进行惊险的搏斗。 桑提亚哥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情节中的主要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买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两首诗歌中的“渔父”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4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雷雨》)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倍受凌辱和压迫。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