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原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多用来指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词典改版时,编辑者随波逐流,给它增添了新的语意。 D: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继续弹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3)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与市朝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题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3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小题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解析:

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理解海棠的特点,理解诗中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挺立世事的傲气。   

《围城》中有一处对话揭示了书名的来历,请加以简述。

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解析:

书名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考查对作品表达的主题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述吴老太爷在上海受到的刺激

吴老太爷为避战乱,来到上海。一到上海,“机器的骚音,汽车的臭屁,和女人身上的香气,霓虹电管的赤光……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直到他只有目眩,只有耳鸣,只有头晕!”吴老太爷终究受不住这刺激一命呜呼了。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出的一条“硬汉”。他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渔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他永不气馁的精神。


解析:

考查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掌握。

下面是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1)乐府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的一朵奇葩,其代表作_________和_________被称为“乐府双璧”。

(2)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与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__、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1)《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2)法 莫泊桑


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在谢朓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的苦闷,也流露出了 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 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1、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苦闷;消极避世;直抒胸臆。2、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__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解析:

“诗如其人”,说的就是诗歌就其特点来看,它就是诗人的内心情感的外露。因此作者的身世、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其诗作,与诗作发生必然的联系。所以看作者,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对解读诗歌很有帮助。

李白对现实不满,但是有有豪放的性格,把握了这点,诗歌的主旨就很好理解了。对现实不满,自然郁闷,豪放,自然有发泄,借酒浇愁。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 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鼎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____________的代表。

(1)淮水东边旧时月。(2)暮霭沉沉楚天阔。(3)虽有槁暴。(4)乐琴书以消忧。(5)罗曼·罗兰。(6)桐城派。


解析:

此题所默写的名句都来自课文,都是学生在学习中要求背诵的。背诵不会有难度。但是要注意不要写错写漏了字。罗曼·罗兰是教材上课文《名人传序》的作者,“桐城派”是课文《登泰山记》作者姚鼐所代表的散文诗派。由此看,此题完全来自教材。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二名是( )

A:状元 B:会员 C:榜眼 D:探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