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6分)
读单词,背古文,闻鸡起舞,秋去冬来,今日寒窗苦读;
写公式,攻习题,刺股悬梁,春回夏至,明朝独占熬头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注意审题。话题式对联题虽然强调了开放性,但其给出的话题,又是确定开放空间的一个限度。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获得金牌第二的好成绩,请以此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字数在20字以内。此话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雅典奥运会、中国、胜利,所以,“海外创佳绩,国内添光辉”,海外、国内指代不明,是跑题的。
其次“大题小做”,拟写上联,并匹配下联。话题式对联题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涵盖面较广,如果就话题而论话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大题小做”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小”,就是具体、典型,我们可以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人、事、物,或者强调这个概念的功能、作用,以此为内容,衍生上联,再匹配下联。
如以“恒心”为话题,可想到有愚公移山、老妇磨杵的故事,可拟成以下对联:
愚公移山功在不舍,老妇磨杵成于永恒;
再次,疏通文句、检查结构、锤炼字词,增加对联的表现力。
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珍珠似的白沫 (闻一多《死水》) 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代人》) 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舒婷《致橡树》)
和其他三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就要飘出花香,绵羊就要站立舞蹈,白屈菜就要遍地闪烁。 B: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C:它(鸟的歌声)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它(过去)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
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 B: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C: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指出下列句子中用到比喻修辞的一句
A: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他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们。 ——比喻,表现出了荷塘月色的朦胧、素淡、和谐,表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 B:美国包着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借代,通过两种典型事物透射出老舍对北平平民生活的眷恋,也表现了老舍的民族自豪感。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夸张,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D: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顶真,形象地写出了鲁四老爷这个传统老学究表面上斯文儒雅,又自命清高,思想本质上却迂腐守旧。
下列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 B: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 C:展翅腾飞的黄鹂跟高空中的大雁似的,不时发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D:老头儿手里玩弄的那只黄鹂跟炮火洗礼中见到的那只黄鹂一样,可它们的神态却有天壤之别。
某班级教室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有梦少年存志远,无声春雨润红花。”此对联有一处不够妥帖,请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对这副对联进行修改,并说明理由。(4分)
修改: 理由:
修改:“红花”改为“花红”(或“志远”改为“远志”) (2分)
理由:“志远”与“红花”对仗不工整。(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知识,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本题所给对联“有”“无”相对,都是动词;“梦”“声”相对,都是名词;“少年”“春雨”相对,都是名词;“存”“润”相对,都是动词,都很工整。但是“志远”是主谓结构的短语,而“红花”偏正结构的短语,“志”是名词,“远”是形容词,“红”是形容词,“花”是名词,所以应把“红花”改为“花红”,或“志远”改为“远志”,这样词性才能相同,对仗才能工整。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B: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比喻) C: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对偶) D: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借代)
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庐州月》) B: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断桥残雪》) C: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千里之外》) D:石楠烟斗的雾/飘向枯萎的树/沉默地对我哭诉(《夜的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