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珍珠似的白沫(闻一多《死水》) 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
1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2.有一副春联,上联是“春满神州苏万物”,请选出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 )( 2 分)
A:东风彩笔绘三春 B:文昌艺苑谱千篇 C:香随梅蕊送春来 D:福到门庭喜气迎
2.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 )
A: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B: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C: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4.下列选项中的标题和诗句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______________,何曾吹落北风中。
A:秋菊 惟愿常开香不败 B:寒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 C:残菊 无畏风霜花枝傲 D:奇菊 但见花枝傲霜雪
5.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B: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C: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D: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23.“露重飞难进” “昔时人已没 “ 驱烟寻涧户”“ 心事同漂泊”分别是四首诗中对仗句的上句,选出其对应的句子,依序排好。(3分)
①今日水犹寒②卷雾出山楹③天涯共苦辛④风多响易沉
④风多响易沉①今日水犹寒②卷雾出山楹③天涯共苦辛
【解析】
试题分析: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根据下面这则新闻撰写一幅对联,鲜明地表达你的赞美与憎恶,每句不少于7个字。(4分)
新华网湖北荆州 10月24日下午,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沙市宝塔湾勇救两名落水少年,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英勇献身。在打捞大学生遗体过程中,八凌打捞公司老板陈波现场收取了3.6万元打捞费用,并额外向学校索要300元购买烟和矿泉水。
示例:无良老板,见利忘义德何在
英勇青年,舍己救人名永存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注意审题。话题式对联题虽然强调了开放性,但其给出的话题,又是确定开放空间的一个限度。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获得金牌第二的好成绩,请以此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字数在20字以内。此话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雅典奥运会、中国、胜利,所以,“海外创佳绩,国内添光辉”,海外、国内指代不明,是跑题的。
其次“大题小做”,拟写上联,并匹配下联。话题式对联题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涵盖面较广,如果就话题而论话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大题小做”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小”,就是具体、典型,我们可以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人、事、物,或者强调这个概念的功能、作用,以此为内容,衍生上联,再匹配下联。
如以“恒心”为话题,可想到有愚公移山、老妇磨杵的故事,可拟成以下对联:
愚公移山功在不舍,老妇磨杵成于永恒;
再次,疏通文句、检查结构、锤炼字词,增加对联的表现力。
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要求:所写人物要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3分)
备选人物:杜甫 鲁迅 贝多芬 达尔文 马克思 沈从文 杨振宁
上联:__湖南革命,欲救华夏
下联:
示例:杜子美长安赋诗,期盼和平 周树人病中作文,激励当时
沈从文新都求学,感受新知 杨振宁万里拜师,振兴科技
达尔文廿年著书,追索物源 贝多芬月夜谱曲,担当患难
(内容符合人物事迹1分,结构基本一致2分。备选人物均出自《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对应教材《奇妙的对联》一课。)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注意审题。话题式对联题虽然强调了开放性,但其给出的话题,又是确定开放空间的一个限度。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获得金牌第二的好成绩,请以此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字数在20字以内。此话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雅典奥运会、中国、胜利,所以,“海外创佳绩,国内添光辉”,海外、国内指代不明,是跑题的。
其次“大题小做”,拟写上联,并匹配下联。话题式对联题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涵盖面较广,如果就话题而论话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大题小做”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小”,就是具体、典型,我们可以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人、事、物,或者强调这个概念的功能、作用,以此为内容,衍生上联,再匹配下联。
如以“恒心”为话题,可想到有愚公移山、老妇磨杵的故事,可拟成以下对联:
愚公移山功在不舍,老妇磨杵成于永恒;
再次,疏通文句、检查结构、锤炼字词,增加对联的表现力。
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面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的形式是( )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A:比 B:兴 C:赋 D:重章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