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9.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D: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6.下面四副对联分别对应的行业店面是( ) ①瓶中色映葡萄紫 瓮里香浮竹叶青 ②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③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 ④天涯雁寄回纹纸 水国鱼传尺素书

A:①茶馆 ②酒店 ③文具店 ④理发店 B:①酒店 ②茶馆 ③理发店 ④文具店 C:①文具店 ②酒店 ③茶馆 ④理发店 D:①理发店 ②文具店 ③酒店 ④茶馆

18.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选作一题,平仄不论)。(4分)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上联:学海无边辛勤可渡

下联:

示例:(1)做人要胸怀坦白(处事应心底无私)

(2)书山有路奋勉能攀(书山有径恒久方登)。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对联题,既要注意题目所提供的上联(或下联)在句式上的特点,又要注意在内容上的特点。题中,上联在句式上的特点是:主语(动宾结构)+助动词(要)+宾语(主谓短语);在内容上的特点是:读书应该注意的事情。于是下联既可写与“读书”有关的事情(比如“写作”等),也可写其他方面(比如做人、行事等),但在句式结构上则必须同上联相同。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融入到民间习俗中,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分)

(1)从下列句子中找出能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并按要求填空。 (只填序号,4分)

A.淡烟雾霭相遮蔽 B.出师未捷身先死 C.红日忽沉烟起处 D.禾黍秋风听马嘶

E.长使英雄泪满襟 F.争渡行人簇晚沙 G山寒江冷丹枫落 H.白杨自递雨来声

上联 下联

(2)如果请你把找出来的上、下联贴到大门两侧,上联应该贴到大门的 (左、右)侧。(2分)

(1)上联C;下联H(4分)    右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把握情况。结构上要构成对仗关系,音韵上应讲究仄起平收。从结构上来看,只有“红日忽沉烟起处”与“白杨自递雨来声”能构成对仗关系。“处”是第四声,属于仄音,“声”是第一声,属于平音,故前者应为上联,后者为下联。贴对联的时候,上联应贴在大门的右侧。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联又名对子,是一种严格的对偶语句,来源于律诗;有的诗句也是对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结构必须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表现一个事物,或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一种感情。1.字数相等。字数不论多少,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鞋店的一副对联:由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云。2.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要相关,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或山水景物,或军事战争,或商贾贸易,或求学应考,或怀古咏史等。如陶瓷店的一副对联:产品百态千姿,包罗古今万象;瓷城花团锦簇,久享中外盛名。3.结构相同。结构主要指语法结构。结构相同,如主谓、动宾、偏正等,上联下联应相对。如治学的一副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4.词类相对。这比较复杂。词类应包括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相对;包括词所指的事物,如时间方位类、自然景物类、知识学习类、车马交通类等相对;还包括虚实相对。如汽车公司的一副对联:飞穿平原芳草绿,高低不平汽车路;奔驰山野落花红,左右圆熟驾驶员。5.节奏相应。主要指停顿。上联是由几个音节组成下联必须相同。如人才交流中心的副对联: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招南北东西杰才,绘我神州特色;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 ,集古今中外精粹,写吾盛世新篇。对联的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把平声归入平声,把上声、去声和入声归入仄声,而现代汉语却比较难以把握,习惯上,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5.下列对联,用于高中毕业典礼上教师勉励莘莘学子,恰当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循大道,求真本信立高标。 B:融贯中西学已成,博通古今业无疆。 C:慕师恩众星北拱,瞻学谊群贤南飞。 D:学富雕龙文修天下,才雄走马星陨人间。

13.下面的句子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从选项中选出最好的一句做它的下联( ) 上联:月送花香浮小院 下联: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3.下列各项对联内容与横批匹配最为恰当的是(3分)( )

A:横批:百花齐放 向阳花木三春秀|得意马蹄一路风 B:横批:彩云追月 彩云片片显吉祥|月光屡屡照前方 C:横批:马到成功 有志宝驹奔大道|马跃前程步步高 D:横批:喜气盈门 月下赶黄彪|龙马壮精神

22.人教版必修2有“梳理探究”专题《成语——中华民族的微缩景观》,要求我们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所承载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请参照示例,完成下面的题目。注意:成语要写四个,点评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不要求与示例句式一致。(4分)

[示例]成语与教育

例如:因材施教,青出于蓝,循序渐进,言传身教

点评:这每一个成语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

[题目]成语与爱情

例如:

点评:

例如:山盟海誓  纸短情长  魂牵梦萦  鸿雁传书(2分)

点评:这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达着无尽的情思,寄托数千年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愿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用句式常见题型有五种: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和对联式仿写。仿用句式关键要弄清例句(原句)特点,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仿写。例句是对四个成语意义的诠释,但不是对成语本身的解释,句子的中心是“财富”。由此可以推知,要求仿写的句子的中心是“爱情”,注意这一点就不会偏离要求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