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句子全是比喻句的一组是(3分) 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3.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3分)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3.以下是杜甫《阙题》一诗,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 ①未应伤物华 ②留著伴梨花 ③三月雪连夜 ④只缘春欲尽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9.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D: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6.下面四副对联分别对应的行业店面是( ) ①瓶中色映葡萄紫 瓮里香浮竹叶青 ②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③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 ④天涯雁寄回纹纸 水国鱼传尺素书

A:①茶馆 ②酒店 ③文具店 ④理发店 B:①酒店 ②茶馆 ③理发店 ④文具店 C:①文具店 ②酒店 ③茶馆 ④理发店 D:①理发店 ②文具店 ③酒店 ④茶馆

18.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选作一题,平仄不论)。(4分)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上联:学海无边辛勤可渡

下联:

示例:(1)做人要胸怀坦白(处事应心底无私)

(2)书山有路奋勉能攀(书山有径恒久方登)。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对联题,既要注意题目所提供的上联(或下联)在句式上的特点,又要注意在内容上的特点。题中,上联在句式上的特点是:主语(动宾结构)+助动词(要)+宾语(主谓短语);在内容上的特点是:读书应该注意的事情。于是下联既可写与“读书”有关的事情(比如“写作”等),也可写其他方面(比如做人、行事等),但在句式结构上则必须同上联相同。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融入到民间习俗中,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分)

(1)从下列句子中找出能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并按要求填空。 (只填序号,4分)

A.淡烟雾霭相遮蔽 B.出师未捷身先死 C.红日忽沉烟起处 D.禾黍秋风听马嘶

E.长使英雄泪满襟 F.争渡行人簇晚沙 G山寒江冷丹枫落 H.白杨自递雨来声

上联 下联

(2)如果请你把找出来的上、下联贴到大门两侧,上联应该贴到大门的 (左、右)侧。(2分)

(1)上联C;下联H(4分)    右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把握情况。结构上要构成对仗关系,音韵上应讲究仄起平收。从结构上来看,只有“红日忽沉烟起处”与“白杨自递雨来声”能构成对仗关系。“处”是第四声,属于仄音,“声”是第一声,属于平音,故前者应为上联,后者为下联。贴对联的时候,上联应贴在大门的右侧。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联又名对子,是一种严格的对偶语句,来源于律诗;有的诗句也是对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结构必须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表现一个事物,或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一种感情。1.字数相等。字数不论多少,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鞋店的一副对联:由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云。2.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要相关,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或山水景物,或军事战争,或商贾贸易,或求学应考,或怀古咏史等。如陶瓷店的一副对联:产品百态千姿,包罗古今万象;瓷城花团锦簇,久享中外盛名。3.结构相同。结构主要指语法结构。结构相同,如主谓、动宾、偏正等,上联下联应相对。如治学的一副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4.词类相对。这比较复杂。词类应包括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相对;包括词所指的事物,如时间方位类、自然景物类、知识学习类、车马交通类等相对;还包括虚实相对。如汽车公司的一副对联:飞穿平原芳草绿,高低不平汽车路;奔驰山野落花红,左右圆熟驾驶员。5.节奏相应。主要指停顿。上联是由几个音节组成下联必须相同。如人才交流中心的副对联: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招南北东西杰才,绘我神州特色;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 ,集古今中外精粹,写吾盛世新篇。对联的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把平声归入平声,把上声、去声和入声归入仄声,而现代汉语却比较难以把握,习惯上,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