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人面桃花”这一成语,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哪首诗()典故【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
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A:《题都城南庄》 B:《诗品》 C:《伶官传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次韵梨花
宋·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①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②笼月:被月光笼照。
1、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什么特点?实则赞美梨花的什么品质?
2、诗的第一句是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作者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1、答案:洁白;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2、答案: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吸收红光 B:桃花反射红光 C: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桃花反射所有色光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发奋苦练,终于在巴塞罗那夺得四枚金牌,雄辩地说明哀兵必胜。 B:我,15岁,一个中学三年级学生,在读了许多报刊文学之后,心血来潮,见猎心喜,也学写了一篇小说,冒失地向文学刊物投稿。 C: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达到一米七五。 D:他仍然是中国最高学府的名教授,门墙桃李,此中大可物色党羽。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B:他仍然是中国最高学府的名教授,门墙桃李,此中大可物色党羽。 C: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到达一米七五。 D:我呻吟着伸手去按那只涎皮赖脸的大脸猫闹钟。
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或熟语)使用不规范的一项:( )
A: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到达一米七五。 B: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没有票硬要进来,终于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 C:而那些声名不甚彰著的笔名,多属于报坛的过客,兔起鹘落,不惹人注意。 D: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伙歹徒抢劫了一艘游艇,在茫茫的大海上仓皇逃跑,如入无人之境。 B:对目前的伊拉克形势,如果国际社会继续超然物外,势必会进一步削弱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的威望。 C: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一米七五? D:孔令辉、马林、王皓都是当今我国顶尖的乒乓球选手,他们的技术水平难分高下,真可谓针尖对麦芒。
.下列划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需要人们为之付出艰苦的劳动,决不是一挥而就的。 B:__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C: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到达一米七五。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下列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往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多是在离任时进行。这种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漏洞,近乎于“马后炮”,没有真正体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要求。
B.下车伊始的老杨不顾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倦,没有回家歇歇脚,就兴冲冲地带着新菜种到地里去了。
C.今年的全明星周末对于姚明这样已经二进宫的球星来说,显然少了许多的新鲜和刺激。
D.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一米七五?
A
解析:
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下车伊始:官吏初到任所,初上任;二进宫:比喻每二次被拘留或关押;人面桃花:对所爱慕而不能见的女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