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BCD四位昔日高中同学腊月小聚,面对绽放的梅花,说何不各吟一句咏梅花的诗句,以表赞赏之情。其中有一位喜欢开玩笑,故意吟了一句不是咏梅花的。根据他们吟的诗句判断,喜欢开玩笑的那位是 (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窗斜日两三枝。

6.下列文句所评价的诗人对应准确的一项是( ) (1)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3)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 (4)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5)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A:陆 游 李 白 鲍 照 李清照 辛弃疾 B:辛弃疾 李 白 鲍 照 李清照 陆 游 C:鲍 照 李清照 李 白 陆 游 辛弃疾 D:辛弃疾 鲍 照 李 白 李清照 陆 游

6.对以下语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比喻、拟人)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比喻)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比喻、对偶)

7.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夜色》) B: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郁达夫《故都的秋》) 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江河《星星变奏曲》) D:那声音仿彿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鲁彦《听潮》)

9.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生下来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啊。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翻译:因此学生不必要不如老师,老师不必要样样都比学生高明。

20.将下面的短语按要求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新春对联:(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桃李满园春绣绵;(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析】

试题分析:对联讲究句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反,上下句字不能重复或词义不能重复。答题时结合对联的特点及考题的题干要求,选取和“新春”“教师办公室”内容相关的词语组合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

5.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诗句与“孤舟一系故园心”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B:丛菊两开他日泪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B: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 排比) C:(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拟人 比喻) 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比喻 通感)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B: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 排比) C:(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拟人 比喻) 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比喻 通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