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苔翠盈铺雨后盆 ②倩影三更月有痕 ③玉是精神难比洁 ④多情伴我咏黄昏 ⑤斜阳寒草带重门 ⑥莫谓缟仙能羽化 ⑦芳心一点娇无力 ⑧雪为肌骨易销魂

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 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 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 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

3.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联:飞阁排云入 下联:垂杨夹道生 B: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 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 C: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 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 D:上联:花开阴影浓 下联:花谢白玉落

3.下列诗句与“鱼吹细浪摇歌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带离声梦江南 B:燕蹴飞花落舞筵 C:石鲸鳞甲动秋风 D:萤焰高低照暮空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C: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19.在开展国学课堂《论语》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中,阿毛有感而发,从《论语》及课本中选择了一些经典词语,想给自己写两副励志对联,请你按要求帮他组合成对联。

对酒当歌 三省吾身 知行一致 雄心不灭

日新其德 远志长存 涉水跋山 仁智双修

第一副表达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第二副表达要不断反观自己、加强修为、日日进步:

第一副:对酒当歌雄心不灭     涉水跋山远志长存

第二副:三省吾身知行一致     日新其德仁智双修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常识运用。题干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题干要求。注意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如表达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对酒当歌雄心不灭    涉水跋山远志长存。对酒当歌,是对着酒、当着歌的意思,代指享乐环境和享乐生活。上联即使处在享乐环境中,依然雄心万丈。下联即不管前途多么漫长和曲折,依然怀抱高远的志向,勇往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人生的目的地。如果下联学生写成“远志长存涉水跋山”则给2分。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如本题“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代指自觉地反复检查自己的行为。“日新其德”出自传说中的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比喻不断洗涤自己的灵魂,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本联的意思是:经常反省自己,关键要注意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而每天坚持追求进步,则要在良知与理性两个方面都有成长。如果学生下联写为“仁智双修日新其德”则给1分。

9.下列对联写的是李清照的一项是( )

A: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C: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4.古代诗词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请把没有颠倒的一项选出来( )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簌簌衣巾落枣花。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D: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7.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环佩空归月夜魂 B:浅笔终留倩女魂 C:冰雪招来露彻魂 D:笛咽高亭断魂客

3.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4.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对姜夔《扬州慢》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荒芜残破,表达悲凉痛惜之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